
4G6 改用 3D 飛行的設定後,機子敏銳度提高很多,也因此控制準確度變差了,加上拉桿間隙大得不像話,使得 4G 6很難穩定優雅的停住不動,這時後開始研究間隙來源,想辦法讓機子控制更準確。
當我扭轉主旋翼螺距時,十字盤可以上下移動大於 1mm,其中大部分來自伺服機的齒輪間隙,其次是十字盤,再來是拉桿間隙。
伺服機和十字盤除非換新否則很難減少間隙,看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伺服機球頭拉桿的間隙弄小了。
伺服機球頭因為有一字起子溝槽,轉動時很容易刮除塑膠連桿的塑膠,加上經常拆裝調整連桿長度,所以這裡的間隙很快就變得很大。
既要把微小間隙填滿,但又要保有滑溜感,材料上的確不易尋找,正好在網路上看見一個好物,於是買來玩玩看。

0.08mm 鐵氟龍膠帶,這麼一大捲才 130 元,可以用到地老天荒了。

切一小條黏住伺服拉桿大頭那一端,左右各黏一條,塞進伺服球頭緊度剛好,沒有間隙又能保持滑溜。(小頭那邊太難貼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看看影片就知道差多少了!
買這膠帶的好處多多,最常用的地方是滑鼠,只要蓋掉已經不滑的塑膠板就可以了,滑溜度比新滑鼠更勝許多。

呵呵,這個秘技簡單便宜又容易,只是對整體間隙的減少只有一點貢獻,感覺只有 5% 的改善而已,最大的問題是伺服機!
伺服機間隙人人都有,我的 EP200 間隙也這麼大,甚至摸過一台亞拓 500 也一樣,只是機子小的時後,比例上間隙就很大了。
不過上週換兩顆新的伺服機後發現間隙小了一點,應該是新的 VR 夠準吧,但這樣還有一顆沒換到,於是開始動念想把壞掉的 CCPM 伺服機變好。
CCPM 伺服機寬度 8mm,6mm 的精密VR應該塞得進去。

原來的 VR 是圓形的,所以要把精密 VR 的邊角磨掉,才能閃過伺服蓋的角落固定柱。
磨到齒輪塞進去可以垂直為止,基本上只磨兩角就好了,塞進去剛剛好,只是有一點間隙要另外用膠片塞緊。
(或許下次直接把機殼的固定柱磨掉還更快,就不用磨硬梆梆的環氧樹脂灌膠的VR了)

由於精密 VR 厚度很厚,塞進去後會凸一截在外面,因此電路板只能塞在中間,後蓋也不能蓋上,只好用玻纖膠帶黏起來。
另外這顆 VR 裝置方向其實和原廠的方向相反,所以 VR 出線要對調,又因方向顛倒,所以馬達轉向也要反向才行。

這顆 2K 歐姆精密可變電阻用我的便宜電表量起來約 1.98K,而原本的是 2.11K 歐姆,理論上新的 VR 行程會稍微加大一些,但實際換起來卻很準確,甚至比原本那顆行程量多許多,主因是這顆 CCPM 伺服機一直以來都有行程量過小的問題,別人的球頭裝在中間孔,這顆要裝在第三孔才夠用,以前甚至還要開啟混控來修正十字盤偏移呢!
現在換上精密VR,果然準確度和線性都穩定了,花個10元就能把舊伺服翻新了。
裝在 4G6 上面終於不用開啟混控了,感覺間隙問題又減少 10% 了。

另外在調整伺服機中心點時常常無法把伺服擺臂弄水平,不是偏上就是偏下,而且幅度還不小。

要是能在中間多一格就剛好水平了,這時突發奇想,拿他牌伺服擺臂裝上去,嘿嘿,剛剛好落在正中央!

神來一筆的發現,原來華科爾的伺服擺臂中心點是凸出來的齒,而他牌的卻剛好相反凹進去。這個相位差有 9 度角 (360/20 的一半),將來遇到無法擺平的伺服機拉桿,用這個就解決了!

另外再分享一個 EP200 秘技!
上週摔歪尾軸換新後就一直振動,IDLE UP 馬達100%運轉時,尾巴會抖到讓機子自己跳舞的程度,不管怎麼平衡都沒用!
這問題和無平衡翼旋翼頭類似,只因旋翼頭只有兩個方向可以調重心,而一般有平衡翼的旋翼頭還可以利用平衡翼來平衡橫向重量。

因此解決尾旋翼振動只要多加個橫桿,利用他來調整重心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一次把我的秘技爆光光,竟然寫了這麼長一篇。
至於本週爽飛的照片,下一篇再來寫吧。
當我扭轉主旋翼螺距時,十字盤可以上下移動大於 1mm,其中大部分來自伺服機的齒輪間隙,其次是十字盤,再來是拉桿間隙。
伺服機和十字盤除非換新否則很難減少間隙,看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伺服機球頭拉桿的間隙弄小了。
伺服機球頭因為有一字起子溝槽,轉動時很容易刮除塑膠連桿的塑膠,加上經常拆裝調整連桿長度,所以這裡的間隙很快就變得很大。
既要把微小間隙填滿,但又要保有滑溜感,材料上的確不易尋找,正好在網路上看見一個好物,於是買來玩玩看。

0.08mm 鐵氟龍膠帶,這麼一大捲才 130 元,可以用到地老天荒了。

切一小條黏住伺服拉桿大頭那一端,左右各黏一條,塞進伺服球頭緊度剛好,沒有間隙又能保持滑溜。(小頭那邊太難貼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看看影片就知道差多少了!
買這膠帶的好處多多,最常用的地方是滑鼠,只要蓋掉已經不滑的塑膠板就可以了,滑溜度比新滑鼠更勝許多。

呵呵,這個秘技簡單便宜又容易,只是對整體間隙的減少只有一點貢獻,感覺只有 5% 的改善而已,最大的問題是伺服機!
伺服機間隙人人都有,我的 EP200 間隙也這麼大,甚至摸過一台亞拓 500 也一樣,只是機子小的時後,比例上間隙就很大了。
不過上週換兩顆新的伺服機後發現間隙小了一點,應該是新的 VR 夠準吧,但這樣還有一顆沒換到,於是開始動念想把壞掉的 CCPM 伺服機變好。
CCPM 伺服機寬度 8mm,6mm 的精密VR應該塞得進去。

原來的 VR 是圓形的,所以要把精密 VR 的邊角磨掉,才能閃過伺服蓋的角落固定柱。
磨到齒輪塞進去可以垂直為止,基本上只磨兩角就好了,塞進去剛剛好,只是有一點間隙要另外用膠片塞緊。
(或許下次直接把機殼的固定柱磨掉還更快,就不用磨硬梆梆的環氧樹脂灌膠的VR了)

由於精密 VR 厚度很厚,塞進去後會凸一截在外面,因此電路板只能塞在中間,後蓋也不能蓋上,只好用玻纖膠帶黏起來。
另外這顆 VR 裝置方向其實和原廠的方向相反,所以 VR 出線要對調,又因方向顛倒,所以馬達轉向也要反向才行。

這顆 2K 歐姆精密可變電阻用我的便宜電表量起來約 1.98K,而原本的是 2.11K 歐姆,理論上新的 VR 行程會稍微加大一些,但實際換起來卻很準確,甚至比原本那顆行程量多許多,主因是這顆 CCPM 伺服機一直以來都有行程量過小的問題,別人的球頭裝在中間孔,這顆要裝在第三孔才夠用,以前甚至還要開啟混控來修正十字盤偏移呢!
現在換上精密VR,果然準確度和線性都穩定了,花個10元就能把舊伺服翻新了。
裝在 4G6 上面終於不用開啟混控了,感覺間隙問題又減少 10% 了。

另外在調整伺服機中心點時常常無法把伺服擺臂弄水平,不是偏上就是偏下,而且幅度還不小。

要是能在中間多一格就剛好水平了,這時突發奇想,拿他牌伺服擺臂裝上去,嘿嘿,剛剛好落在正中央!

神來一筆的發現,原來華科爾的伺服擺臂中心點是凸出來的齒,而他牌的卻剛好相反凹進去。這個相位差有 9 度角 (360/20 的一半),將來遇到無法擺平的伺服機拉桿,用這個就解決了!

另外再分享一個 EP200 秘技!
上週摔歪尾軸換新後就一直振動,IDLE UP 馬達100%運轉時,尾巴會抖到讓機子自己跳舞的程度,不管怎麼平衡都沒用!
這問題和無平衡翼旋翼頭類似,只因旋翼頭只有兩個方向可以調重心,而一般有平衡翼的旋翼頭還可以利用平衡翼來平衡橫向重量。

因此解決尾旋翼振動只要多加個橫桿,利用他來調整重心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一次把我的秘技爆光光,竟然寫了這麼長一篇。
至於本週爽飛的照片,下一篇再來寫吧。
回覆
- 2樓伺服機在摔過幾次後會抖
原廠薄薄的VR感覺摔幾次就接觸不良了
結果照著ej大更換VR
果然好用!
太感謝了 - 於 June 7, 2010 01:05 PM 回應 | 來源:140.114.57.47 | 刪除 | 設為隱藏
- 3樓剛剛發現一個小問題
就是精密VR有點緊
這樣伺服機在小角度(5度左右)時給馬達的電壓不足以轉動VR
所以在小角度時不線性...
哇咧
有沒有辦法讓VR鬆一點? - nfszero 於 June 7, 2010 10:08 PM 回應 | 來源:140.114.206.139 | 刪除 | 設為隱藏
- 4樓換了精密VR之後
行程的確變多了
但CCPM伺服機必須3個同行程
所以只好3個一起換
至於摩擦的問題
泡潤滑油 狂轉 都沒用
後來把邊邊打磨
直到那個防塵橡膠露出來再抽出即可降低摩擦
如果磨太多...VR會接觸不良
一共磨壞2個
目前3個伺服機都可以正常運作喔
太佩服您的研究精神了!
中間發生了小插曲
測試伺服機時不小心短路到...油門自動啟動
前傘齒又買單了...
修好一個又壞一個
呵呵 - nfszero 於 June 9, 2010 01:38 PM 回應 | 來源:140.114.57.47 | 刪除 | 設為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