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4

我思-故我在

半年沒寫網誌,剛好RC論壇也同時大冷清,大概能想的都玩過了,會發生的問題都解決了,沒問題自然少了討論的機會!(奇怪的結論)

我沒寫網誌的原因是雜事干擾,少了飛行時數當然腦袋能思考的時間就變少,只能把時間軸拉長一點慢慢玩,不過對記性欠佳的我就更不利了,還好有利用Google Docs做日記,想到就把過程與事件記錄下來,加上照片影片就能拼湊出整個脈絡。

大家看我的 V120 小鳥們一直都飛得很好,難道加上 KBar 後就不再有問題了嗎?

先看看這段時間壯烈的摔機劇照:

斷頭:半年內斷了三次,可見我摔得多頻繁多用力,但即使如此,其他零件還是好好的,一次就壞一個零件而已,真的很耐用。

斷十字盤:這倒是第一次遇到,某次狠摔之後十字盤下半部竟然碎裂噴飛,只剩一小角留在拉桿上,真是淒慘,不過也是更換新的十字盤就修好了。

過去常聽到有人說:機子是拿來飛的,不是拿來摔的!

話是這麼說的沒錯,可是總忍不住飛得更低、嘗試各種飛法,手感好就飛得更逼近極限,手感不好就胡亂飛,還有許多時候是根本沒想法的腦袋空空飛,飛久當然摔。

不知是 V120 的耐摔讓我養成摔機的習慣,還是摔機的快感讓我養成摔 V120 的習慣,總之耐摔之後必有莽夫,把摔機當常態,變成一種紓壓的方法!

其實歪果仁不也是這樣玩嗎,只要玩得起這也是一種玩法,畢竟我們是在玩RC,不是做RC,有快樂就好,有心得更好!

所以去年底有段影片描述我的摔機人生,飛一趟可以摔5次,感覺這數字大約就是我平常摔機的平均值!

常摔當然零件早晚會出問題,所以已經習慣容忍零件的間隙,不過太大的缺陷還是要解決的。

像是某次摔得七葷八素後,總覺得鐘擺不是很準,正巧飛到頭罩分離,仔細一看,接收機竟然傾斜30度,這樣也能飛,V8真的太強大了。

其實操控不準一直是 V120 的先天缺陷,原因就是十字盤伺服機到主槳間的控制間隙太大,這個間隙發生在伺服機→拉桿→十字盤→拉桿→槳夾,每一個地方都有自身間隙,累積起來就很可觀。

大機的間隙也約略相同,但是總行程量很大,間隙的比例就小了。機子越小則間隙佔據的比例就越大,當然飛不準。

自從 V120D02S 改大球頭後拉桿已經看不到間隙了,問題剩下伺服機和十字盤。

十字盤難有更好的替代品,因此飛久間隙大了就只能換顆新的。

最後伺服機變成最大變數,傳統伺服機都是轉軸方式,靠複雜齒輪減速來轉動可變電阻,可變電阻有間隙,齒輪也有間隙,因此正逆轉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間隙存在,加上擺臂越長越放大間隙量,這個問題成了V120最難克服的地方。

所以現在大部分小電直都使用直線伺服機來減少旋轉伺服機的轉動間隙,130X會比V120精準的主要原因應該就是這個。

不愛改裝的我當然不會動到直線伺服機的腦筋,問題是我的四台機子有越來越難控制的趨勢,記得每台都曾經很準很好控制的啊,怎麼技術老練後卻越來越難以駕馭呢?

因為經常摔機所以都把查修精神集中在接收機、線頭、伺服機、震動上面,某次四台都控不好時才驚覺發射機也可能有問題,查看發射狀態才發現副翼輸出會彈跳,原來是搖桿上固定電線的壓鐵鎖太緊把電線給磨破皮了。

電線外皮用熱縮套管隔離後就好了,不過這現象不到一年又發生一次,將來還是要小心檢查。

排除發射機問題後,還是有幾台飛不準,如同前次檢查十字盤的方法,發現控不準的機子伺服間隙比別台大了很多,再深入觀察發現,用手撥動槳葉角度竟然會讓伺服機轉軸上下移動,這間隙真的誇張。

其實前面文章已經發現某些伺服機上蓋的開口太大會讓轉軸擺動造成間隙,後來更換上蓋才解決,但縱使我找遍這堆故障伺服機,還是無法讓這個間隙減低多少。

最後只想出一招老方法,用鐵氟龍膠帶填縫隙!

因為間隙填很滿,所以不方便安裝,每次要裝上蓋都要像上面這樣把整隻轉軸包滿才塞得進去,裝好後再把多餘部分切除。

效果不錯,但是很麻煩,所以我只加強前伺服機,因為前伺服是控制航道飛行角度的關鍵,沒改之前快速前進容易有海豚跳情形,改完之後就很少發生!

過年期間頂著強勁東北季風來到新竹海邊,這種天候誰會飛小機啊?為了測試填縫隙的效果,還是勇敢地衝了,果然改過差很多,逆風前進時還能維持姿態,只是風速接近機子的全速,陣風強勁的時候甚至無法前進,瀕臨失控邊緣了。

還好隔天風小一些,在香山濕地上飆航道真是過癮極了,看他筆直的逆風前進早已不是當年動不動海豚跳的那隻V120了,關鍵就在前伺服的間隙而已。

甚至可以排除是 V8 的關係,因為另一台沒做間隙改裝的 K8 卻是完全不同的結果,快速前進就會忽上忽下,經過手指修正就變成波浪狀海豚跳躍前進,差異非常明顯。

既然間隙影響這麼巨大,是否可找個間隙小的伺服機呢?如果有軸承應該會更好吧!

首先把手上庫存的唯一一顆原廠伺服機搬出來,本來準備更換前伺服,沒想到才插電就發現他一直抖,而且主軸還會左右移動,這間隙比我用兩年的還大啊!至此終於下定決心跳離華坑,來去找替代品。

網路看了許久,大部份都強調金屬齒,金屬齒的間隙還是那麼大,在這裡無用武之地只是徒增重量而已,最後只在淘寶看到一家有軸承的,於是買了4.3g和3.6g兩種,4.3g太長裝不下,3.6g尺寸相當,但是重達4.1克,比原廠伺服機多出1克重。

看到他長長的轉軸,還有軸承的位置是不是很熟悉,拿出 V120 大家都會買的伺服機齒輪包來看,果不其然,雖然這顆有軸承的伺服機非常罕見,但是大家都在使用的齒輪更換包卻是做給有軸承的伺服機用的,難怪大家裝在原廠伺服機裡會顯得太長,而且有點卡卡的!

同樣的又是動作太快,想到要照相時已經裝好了,方法就是剪掉固定片然後在外殼鑽洞用螺絲鎖緊,就這樣簡單,只是這塑膠材質脆脆的,多鎖幾次或摔機後應該會裂開吧!

裝起來大致可用,感覺間隙只小了一點點,但是重量竟然來到前所未見的104克,過去那些減重措施不就白做了 ,這樣飛起來還會噴嗎?

還好結果是甜美的,控制精準多了,反應更直接更穩定,讓我能在眼前近距離游移連續翻轉,這是過去間隙大的時候做不到的,因為誤差大了必須放大飛行範圍,翻滾久了累積誤差常造成驚險場面。

還有重量似乎沒有造成太大負擔,對比過去克克計較的時候,100克都不噴了,怎麼現在超重還能這麼飛呢?

其實我還是有在慢慢改進,即使電池接頭沒有明顯發熱,但是換上20AWG線徑的插座後,幾乎每台的轉速都提升100~200rpm。

過去原廠電池很耐用,但新一代就差了一大截,最後發現760mah/35C這顆電池最厲害,只有他才有辦法充分的供應大電流給電變和馬達。

只不過104克還是重了一點,飛久之後電變和馬達都非常燙手,連續飛4分鐘後會出現瞬間尾舵失控的情形,推測是升壓器過熱讓陀螺儀失控吧!改變升壓器位置後似乎沒再發生!

當然減重措施一定有幫助的,不然重量絕對不只104克,至少會多出5克,到時候問題一定更多。

許久沒發文不代表沒在飛,沒動靜不代表不存在,論壇冷清除了問題少了之外,最重要的應該是RC活動越來越個人化,小型飛行器可以一個人搞一個人飛,不用專門場地不用排隊,非常適合我這個低調的居家人(宅男的優雅說法)。

反正現在網路發達,要資訊要分享都比以前更方便,對於善用網路的人來說,人與人的距離是越來越近了!

可是對於那些排斥網路的人,人與人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看看現在人手一機一Line一臉書,個人動態群體活動一目了然,揪團不過是滑手指之勞罷了,而且瞬間能傳達,大家都收得到。

可以想見論壇上被動的讀者關係,將來會有一大部分轉化為互動型的網路關係,論壇冷清也是可以想見的。

我還是悠哉地繼續著我的RC生活,雖然進步緩慢,但我一直都在!

生性悠閒的我其實並不是那麼積極,笛卡兒說的"我思故我在"本質上是懷疑任何事,經過自己證實才相信,雖然和我玩華科爾的作法極為相近,但誰有那種閒功夫去證明所有事,有些事情看別人玩就好,我還是繼續飛我的 V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