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2

V120零散心得

整理完網誌才發現,最近一次寫V120的文章是去年10/16的綠色奇蹟,一年來有些重要的心得散落在RCTW的討論串中,還有一些發在Youtube卻沒說明的影片,趕緊收集一下,不然時間久了一定又會忘記!

10/20 主旋翼螺距球頭活動範圍受限,最大正螺距會卡到球頭套

10/26 做了一個影片比較 Mode1和 Mode2,雖然美國手自旋翻很直覺很輕鬆,還是決定用日本手練自旋翻

11/19 RX-2622 接收機學 Nano CPX 向左傾斜+重心後移改善自旋偏移,華科爾尾陀螺修正不了就會罷工重置歸零。

11/25 降感度到 9:30 減少陀螺干擾操控線性

12/15 橫軸螺絲鬆脫射槳,舊式尾槳摔幾下就折斷

12/17 腦袋開竅了,自旋翻終於有點樣子

 2/24 發現RX-2622怪異的十字盤線性

 3/26 發現伺服機固定座設計公差

 4/12 初試RX-2636+2S,接收機要水平放置,BEC輸出的5V直接供電給接收機不須降壓

 4/17 前伺服機增加固定剛性

 5/5  全面汰換易碎的KDBB槳,換回X130槳

 8/22 RX-2636十字盤感度越大姿態維持越多,越小回中越多

10/13 十字盤感度越大自穩越強,但機身震動越容易干擾陀螺,尤其在定點停懸控制時特別明顯


大改變都是去年底做的事,簡單來說就是把接收向左傾斜(僅限RX-2622)、重心後移、感度調低,這樣飛起來動作會更準確自然,自旋偏移少了很多,因此後來的影片常看到我做原地自旋的測試,而且飛起來比較平順!

接收傾斜的原理就是讓陀螺儀對準機子停懸時的水平角度,這樣不需陀螺儀的韌體自旋補償,靠機械自然補償就好了!

很快的就把所有 RX-2622 接收都放斜,利用原地自旋來測試效果,以我的機子來說傾斜約5度較好,角度太小效果不明顯,加上一點重心後移,自旋偏移減少了很多。照說不同重量的機子會有不同反扭力,因此角度也應該有別。

黏貼接收時記得要小心對準XY方向,不然十字盤動作也會互相干擾。

傾斜接收之後升降和副翼操作更乾淨不會干擾,垂直翻和側翻都比以前準確更少偏移。所以現在我可以輕鬆翻滾,側鐘擺可以專心在副翼的操作,不怕垂直水平跑掉而前後飄移,特別是練習自旋翻的過程,準確乾淨的操控絕對是必要的條件!


自旋的改進讓我如魚得水般的雀躍,所以一年來的影片常常穿插自旋測試的片段,以至於 RCGroups 上的大老也發現我的影片有個固定的飛行模式!

http://www.rcgroups.com/forums/showthread.php?t=1524710&page=668&highlight=ej189#post24981026



至於尾巴會突然倒轉的問題我已說過很多次,每當尾陀螺自動修正催到螺距極限仍無法補足機身角度偏移時,他就會放棄修正而重新開始,放棄鎖尾的結果就是瞬間轉動90~180度,直到尾巴順風方向它才重新抓到控制。

解決方法就是避免進入這種情境,包括提高轉速以提高尾風量、尾螺距盡可能調大、加長尾管,這些方法都能強化尾推力,減少進入倒轉的機會。當然前提是傳動阻力極小化,不然動力出不來那麼很容易又會倒轉了。


我的尾舵調法是讓尾槳的左右風量盡可能相近,這樣後退飛行比較有控制裕度,理由是後退飛行時主旋翼反扭力只用到一點點,若是調成中立點有右吹風的話,容易讓左吹風不足而更容易發生倒轉。

設定尾舵切勿在非鎖定模式(感度<=50%,Deviation系統<=0%) 之下調整極限值(Rudd EXT),因為此時的極限值略小於鎖定模式的範圍,以此設定極限值很容易在實際飛行時(使用鎖定模式)發生碰撞干涉。

所以我的標準調法是:

1. 切非鎖定模式,大概抓出尾舵中立點。

2. 鎖定模式下調整尾舵極限避免發生尾滑套和擺臂的干涉。

3.機子抓手上轉動馬達(最好是100%油門 0螺距),調整尾舵左右極限的風量到相近的程度。

這樣尾舵就有最大且平衡的輸出效能了!

 會抓在手上實測的理由是尾伺服擺臂很難完美置中、左右線性可能不均等以及螺距間隙太大等原因,所以光看零螺距仍然不夠精確,靠風量及馬達降轉的幅度來評估左右風量才準確。


尾舵效率最大化的好處除了延後發生倒轉的時機外,在做3D特技時特別需要這樣設定,因為極限操控時尾槳拖慢主槳的轉速是對稱的,加上正負螺距的降轉也是對稱的,這樣翻滾或鐘擺的速度和角度才會對稱均勻。

我一向都用這方法調整尾舵,而且每拆一次尾管或尾軸都要再檢查一次,這讓我很少煩惱尾巴問題,在強風中也一樣可以高速後退飛行。(還是有倒轉的可能,但極少發生) 

至於有些人遇到有尾巴慢慢偏移、十字盤慢慢偏移的現象,在我手上幾乎沒遇過,只遇到一次接收電源有問題而瞬斷,當時重插接收電源就不再發生了。

在我看來除非接收機硬體故障才會偏移,99%都應該是設定問題!

發射機搖桿置中時有沒有對應到50%的輸出是關鍵原因,因為我們衡量偏移都是搖桿放手來檢查,若此時輸出不是剛好在50%的中點,機子一定會緩慢偏移,這是鎖定模式陀螺儀的特性。

可能原因分發射機和設定兩個層面,發射機本身可能是搖桿沒有確實校正中心點、彈簧太鬆、搖桿滑動澀澀的,這些都可能讓搖桿放手時沒有準確的輸出。

設定問題就要看你有沒有動到微調、混控和各軸線性有沒有交叉影響、各軸的上下極限有沒有對稱。

這些問題都可以直接到Monitor裡面觀看實際輸出數值,搖桿放手後升降、副翼、尾舵都應該非常準確的輸出50%訊號 (Deviation才有數值可以判讀)。

當然,剛送電時陀螺需要初始化,此時切勿動到機子,直到對頻完成伺服機歸零而且電變也歸零後才能開始移動機子,這是使用陀螺儀的基本常識!

十字盤和尾舵都合理化之後,接下來就是操控的準確度了。雖然原來的結構已經堪用,但是在極限操控時還是有不足的地方。

最早是發現螺距拉桿滑動不順,新的主槳夾球頭很緊,滑動螺距時可能會澀澀的,最糟的是正螺距推到底時球頭根部會卡到拉桿,讓螺距推不上去。

下面照片裡面就是把十字盤向上推到底,不處理的話到這裡就崩緊了,除了正螺距角度不夠大之外,十字盤打舵時也可能一邊大一邊小,翻滾自然容易跑走。

我的解決方法是打磨球頭根部靠下面的地方,讓球頭套可以向上移動到貼住相位器為止都沒有明顯阻力,這讓我在最大螺距時還能完全控制十字盤的活動,所以極限操控時才有準確度可言。


光這樣還不夠,早期做鐘擺動作像在畫八字,角度總是抓不準,其實大部分是機械問題,難怪手怎麼修動作看起來都會黏滯不乾脆!

首先是橫軸墊圈的硬度影響巨大,太軟或是有間隙都會讓主旋翼平面偏離和主軸的垂直關係,最明顯的時機就是鐘擺動作的反彈瞬間,旋翼平面停住了,但機身還在搖晃讓陀螺接收到錯誤的角度進而過度修正,這樣當然無法以原角度反彈回去。

測試方法就是手抓旋翼頭倒轉機身再輕輕搖晃看看,減少墊圈間隙(就是塞墊片啦),利用橫軸螺絲調到機身直挺而螺距變化仍然滑順為止。


另外在V120身上天生的弱點就是前伺服機固定方式!

軟弱的固定座偏偏只固定了伺服機的前半段,用手就可以輕鬆扳動伺服機讓他前後搖晃。休閒飛行還無妨,但極限操控時如果伺服機搖晃,升降角度當然控制不準,這在鐘擺時特別明顯,而高速前進的航線飛行一樣有巨大影響,讓他更容易突然抬頭。

早期我用一條鋼絲拉住伺服機防止他向前傾斜,但是鋼絲不好拉而且效果有限。後來直接用一根碳棒把伺服機頂住,讓他直接向前傾斜到底而繃緊,這樣就有剛性不會搖晃了,這是懶人最簡單又堅固的方法,不過十字盤要重新抓水平、而且機身會有點變形。



自此之後,我的鐘擺終於有乾淨與定點回彈的感覺,以前練那麼久結果是機械問題在作怪,難怪怎麼都飛不漂亮。 


以前的我總是嫌伺服機間隙太大、尾滑套間隙太大造成控制不精準,然後死命地減少間隙。而一些有錢的人可能就會聽信廣告,裝一堆高檔改裝補品減少虛位。結果咧...

看看我手上的機子,每一台間隙都超大,以前的DIY大法都沒再用了,尤其尾螺距真是誇張到極點,大概有1/4行程是間隙,阿不是飛得好好的,鎖尾準準的,震動少少的,甚至越飛越好呢!

華科爾這一年來沒再著墨V120,大概他覺得剩下的問題不重要,所以不再更新了,唯一讓我有感的是尾槳材質改進了。

開始練自旋翻的時候機子摔得嚴重,尾槳常常從根部斷掉,最誇張的一次摔機竟然從中間直接斷開,這材質實在脆得可以。

舊尾槳斷光後補進一批新尾槳,新的尾槳全黑沒有任何彩色印刷,本懷疑這是原廠件嗎,沒想到再也沒摔斷過,頂多整枝折彎而已,用手扳正又可用很久,真的改進很多。

至於齒輪材質有沒有提升就沒特別感覺,因為改用金屬A傘齒加上離合器後就少有損壞,偶爾重摔可能B齒或C齒掃齒,久久換一次就好了。

倒是離合器比較不耐,特別是我自製的金屬固定套,因為使用2mm內六腳螺絲來固定位置,拆裝幾次後很容易就崩牙。

某日看到對岸一張改裝照片突然莞爾,幹嘛這麼大費周章做固定套,其實手邊就有現成的材料可以簡單做出來,而且每個人一定都有,那就是小傘齒。


美國人想的辦法是在尾軸中間磨個缺口再鎖固定套上去,所以固定套上要用螺絲來固定位置。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是把缺口直接貫穿到固定套的位置,然後拿一顆報廢的A傘齒,切短並把齒翼磨成直徑小於4mm的圓柱,直接塞進尾軸到底就能固定了,這不是很簡單而且每個人都做得到嗎?(不過這樣美國人的離合器就沒甚麼賣點)

磨尾軸很麻煩?用130X的尾軸就好了!

至於小小黑傘齒怎麼磨圓?簡單啊,插到一根傳動軸用手鑽轉動,像車床一樣用美工刀切削就很圓很準了!

130X尾軸比較長,所以裝起來會突出多一些,不過行程量和原來是一樣的。


說也奇怪,原先DIY的金屬固定套還真是有志一同,在幾天內全部崩牙損壞,還好手上有很多舊02的細齒輪,反正再也用不到了,拿來改裝算是廢物利用,全部換上去!

不過塑膠傘齒本來不是這麼用的,受力過頭很容易又會銑圓洞,真的要耐久的話,拿廢棄的金屬傘齒來做才是上策,記得剛開始的金屬傘齒一套三顆,我只用A傘齒所以有很多BC齒可以利用。


現在這個離合器只剩膠圈需要一點技術了,是不是越來越親民簡單了!

我是不建議用舊02的橫軸墊圈,因為直徑太大也太軟,很容易磨擦到B齒輪。另外有人用彈簧夾住橫軸,這看來很不可靠,抓力不好控制而且一滴水就完了!


其實駕馭120也沒多困難不是嗎?




2013/10/16

心中的小太陽



快一年沒寫日記,雖然起因是工作忙碌,但真正原因應該是V120經過我徹底的整治已少有問題,還有甚麼好寫的呢,就這麼疏於提筆了!

因網誌搬家的機緣重新細讀每一篇文章,瞬間把6年時間摺疊濃縮在一起,一點一滴、一腳一步,累積的心情全部湧上心頭,過去的辛酸如今已堆疊成豐厚的經驗,一次次的征服帶來滿滿的成就,多虧當時持續寫著網誌,讓我能一再回味這起伏的RC人生!(記憶體短少的我真的忘了大部分的過程了!)

雖然RC不過是消遣的玩意兒,但曾被這小鳥玩弄過的人著實不少,因為我也是踏著前人的腳步慢慢站起來,因此看到有人遭遇挫折時,自然想用我的經驗幫忙解決問題或是脫離苦海,這是人之常情,也算還債吧!

不過這種單純且不求回報的付出還是有人把我當成毒蛇猛獸,我說機子可以飛得好就認定我是邪惡的推銷員,分享網誌也被解讀成推銷自己的網站,鼓勵文被當成無義文,甚至出現惡意攻訐台灣人的言論,不久前這篇文章甚至被強制搬離直升機討論區!

http://bbs.5imx.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4374&page=4

算了,雖然大陸好人也遇到不少,但總有些沒水準的人喜歡興風作浪,目光短淺自作聰明、心胸狹窄裝無私,心存偏見到處鄙視他人、自大又自以為是上這種論壇會愉快嗎?還會想要分享心得嗎?不要也罷!

在台灣玩RC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溫暖和人情,飛場每個人都是笑臉迎人,不管入行深淺、長幼尊卑或是廠牌貴賤,只要在場就是RC的一份子,只要討論就會盡情分享,飛得好有掌聲、飛不好有鼓勵,現場只有歡笑沒有對立、只有溫馨沒有鄙夷、只有共享沒有利害,這種崇高的境界在RC裡很自然就達到了,至少在我身邊是如此!

我相信能量會擴散,正面能量聚合之後會擴散光明的一面,負面能量聚合後會帶領大家走向黑暗的未來!

自己能力有限,不再去瘴癘之處減損自己的能量,留在這裡延續正面的火種就好了!

2013/10/01

131001 確定搬家到隨意窩 Xuite

9/26 手工搬家到Blogger完畢,機械式地看文搬圖,把肌肉搞成殭屍般僵硬、眼睛焦距渙散,得到的是酷炫的網頁。




但是除了視覺好些外,其他功能真是礙手礙腳,特別是與人互動太不自在了。

Google+ 學臉書把自己當成社交平台,雖然拿他當網誌也可以,但既然是社交就必須有名有姓,沒有加入Google+就沒有發言權,無法在網誌上留言,這是我最反感的地方,因為我自己花在 Google+ 帳戶就搞了很久,到現在還無法讓我滿意。

令人頭痛的是G+自詡的多帳號登入功能,當初我為了Blogger創建了新帳號,也加入了Youtube舊帳號,還有私人用帳號,結果雖然可以關聯,但總是排不出我想要的關係,點新帳號永遠關連到新Youtube帳號,Mail也是,即使這三個都是我的,但在不同帳號間發文或上傳Youtube一定要登出再登入,偏偏我這兩個分屬不同帳號....

總之你只能把Google+當成FB來使用才順手,偏偏FB早已落地生根了,誰還要G+呢?難怪人氣永遠低迷不振...


老人家真是用不慣這些新式社群,特別是 tumblr ,看到的只有瞬間的印象,沒有思想脈絡,沒有系統,很難溯源,無厘頭到了極點!

還是乖乖把 Xuite 整理好才是正途!

其實無名網誌轉換到Xuite並沒有問題,就怪當時無名相簿空間太小,害我另開一帳號存照片,以至於後段網誌照片不是連到自己帳號的相簿,所以Xuite轉換後只看到文字看不到照片!

還好我把無名兩個帳號的照片都轉到同一個Xuite帳戶內,現在照片終於整合在一起了,只是要一張一張重新貼圖!


10/1 終於搬遷完畢,Xuite網誌正式開動,了卻心中一塊大石!http://blog.xuite.net/ej189/blog
以後不再使用Blogg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