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B-z-3X1Zg9n4tzLt172KFGAsVO-mBjzqff9mf89hfwt9DX1oxJQCPsN1GJtUjPNWnFzmO0isMzWq6a1V0mh4YZ52AMVv6WJsTUCh_2gdna8AIqrSMt7k_k_cl40fO2rKGMqQzXekKuFtC/s1600/120822-1.jpg)
華科爾玩家應該都曾被他的錯誤設計暗算過,即使自認很懂華牌的我,不幸的又被他陰了一次,而且飛了半年多才發現,虧我先前付出那麼多的心血來改善鎖尾問題,結果全浪費在對付品質和設計的瑕疵上!
話說上回我沾沾自喜以為重槌可以大幅解決鎖尾問題,沒想到這幾天才發現,其實重槌是在對付尾部件的錯誤!
發表重槌改裝理論後,聽聞 davidlitmanen 和 zidane0623 大大的建議,原本計畫再多做些實驗,補足欠缺的經驗。
沒想到在拆裝尾部件時,驚覺尾拉桿阻力蠻大的,而且滑動過程並不順暢,難怪伺服機需要靠外力推動尾螺距。
個別檢查滑套和槳夾看似沒問題,一旦組裝起來就卡卡的,離奇的是換上新滑套和新槳夾後問題反而更嚴重!
這時發現第一個問題是:球頭太緊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YCuMFQpJzv2OZvPpY1TVKDttEo1MJ_tMf9NBCkpm6EEW7XYXuTX1LpezOsV2gI5xBmGwA6XM76JfLjNp52gXgup5dW9iLDxOvJgdTraJDxtwlj9BPFtIQhadgEuBB5eec1MLgU2F-XN_F/s1600/120822-2.jpg)
暈倒,玩了這麼久的 02S 竟然沒有發覺,以前舊版小顆球頭還蠻滑順的只是間隙大了點,沒想到改良到大球頭竟然衍生新問題,雖然間隙減少了但摩擦力卻加大了,而且手上每組都這樣,用久了反而稍微好些!
發表重槌改裝理論後,聽聞 davidlitmanen 和 zidane0623 大大的建議,原本計畫再多做些實驗,補足欠缺的經驗。
沒想到在拆裝尾部件時,驚覺尾拉桿阻力蠻大的,而且滑動過程並不順暢,難怪伺服機需要靠外力推動尾螺距。
個別檢查滑套和槳夾看似沒問題,一旦組裝起來就卡卡的,離奇的是換上新滑套和新槳夾後問題反而更嚴重!
這時發現第一個問題是:球頭太緊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YCuMFQpJzv2OZvPpY1TVKDttEo1MJ_tMf9NBCkpm6EEW7XYXuTX1LpezOsV2gI5xBmGwA6XM76JfLjNp52gXgup5dW9iLDxOvJgdTraJDxtwlj9BPFtIQhadgEuBB5eec1MLgU2F-XN_F/s1600/120822-2.jpg)
暈倒,玩了這麼久的 02S 竟然沒有發覺,以前舊版小顆球頭還蠻滑順的只是間隙大了點,沒想到改良到大球頭竟然衍生新問題,雖然間隙減少了但摩擦力卻加大了,而且手上每組都這樣,用久了反而稍微好些!
解決方法是學"鐵漢"大大做球頭鉋刀,拿舊版 V120 的 CCPM 金屬球頭,用挫刀或雕刻筆磨出一些溝紋,塞進球頭扣後用力亂轉一陣就可稍微擴孔,直到完全滑順為止。
後來又想到一個好方法,沒有金屬球頭的人可以拿牙膏當做研磨劑,牙膏裡面有最細等級的磨石粉,磨耗小而且磨完後又能保有光滑的表面。
(嘿嘿嘿,如果尾巴球頭有問題,那麼大槳夾.....咳咳咳....天啊....杯具?!@#$%^&.....)
尾滑套經過擴孔並潤滑後終於順暢了,只是推到極限螺距時又有些許阻力,而且某一方向特別嚴重,看來事有蹊蹺。
阻力都在滑套推到最外端時發生,此時尾擺桿拉著滑套球頭跑圓弧曲線,因此下方固定桿必須扭轉才不會卡住,然而擺動角度大到某個程度後,扭轉阻力就會急速增加。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yerSTyui4zuXxpojJLvEcldCj1IHZsmuaHfbEiRKTEMwq4arZ7t00QQn-mgrzA0C3iusgQYgNSqkKXhsCWLiP1aoolDtdDIMVFq65YpCESma8tH_w7Ordd8hGcZqhxs7TUeVIJLnTeV-t/s1600/120822-3.jpg)
看來當尾擺桿垂直於尾軸是最理想的滑套置中位置,如此一來左擺或右擺都有相同移動量,自然不容易讓滑套跑過頭而產生阻力。
然而每一台 02S 出廠的時後,擺桿垂直於尾軸時都有極大的右吹風量,也就是說0螺距時滑套會偏右許多。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1h7Oi-1YCWs1sqxkMcVAoL8eJKZQtMFvurSyPOiw_9IAVKWvfMUFHbKr0sZoJMHPmnCZpJJrGIpnup3AHkChs86CKGweKVWeEUDJ4yNuIcnrL5PrYpzPyA5_wMhZB2sOdjb5PNL4BYZqn/s1600/120822-4.jpg)
玩過舊 V120 或 4G6 的老玩家們應該早已發覺 02S 的尾軸固定塊位置和以往不同,以前尾軸會突出固定塊一點點,然而 02S 卻沒有突出。原來,自 4G6 到 02S 的尾軸都是相同規格尺寸,能互相通用,然而 02S 傘齒加厚之後,其他零件卻沒有跟著改變尺寸和位置。
首先發生的是大家早已熟知的尾軸間格套太長問題,需要裁短才不會把法蘭軸承撐到轉不動。
除此之外,尾擺桿的設計一樣因齒輪厚度改變而跑掉,原本設計就是讓擺桿垂直時有0螺距,但現在 C 齒輪把尾軸整個向右推移讓他偏離原始設計位置。
解決方法是把尾軸切溝向右延伸1~2mm,如此螺距0度時擺桿才能垂直。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mTcY9conYBEYVwPlyEnCnmCXagIvnXoPHlOH2NzoJ74wo6CCo1pEPUDj7z9IhXBt5auLCq4yKT8jyzo_UagzPKCVCqx6Ncxw6CEWbkkrVCY4v488qpcX4Z7ogw838k9BWEzy3Sz6FWSp6/s1600/120822-5.jpg)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嘔,改個齒輪厚度竟然衍生這麼多問題卻完全沒有處理,正是華科爾一慣的風格!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1h7Oi-1YCWs1sqxkMcVAoL8eJKZQtMFvurSyPOiw_9IAVKWvfMUFHbKr0sZoJMHPmnCZpJJrGIpnup3AHkChs86CKGweKVWeEUDJ4yNuIcnrL5PrYpzPyA5_wMhZB2sOdjb5PNL4BYZqn/s1600/120822-4.jpg)
玩過舊 V120 或 4G6 的老玩家們應該早已發覺 02S 的尾軸固定塊位置和以往不同,以前尾軸會突出固定塊一點點,然而 02S 卻沒有突出。原來,自 4G6 到 02S 的尾軸都是相同規格尺寸,能互相通用,然而 02S 傘齒加厚之後,其他零件卻沒有跟著改變尺寸和位置。
首先發生的是大家早已熟知的尾軸間格套太長問題,需要裁短才不會把法蘭軸承撐到轉不動。
除此之外,尾擺桿的設計一樣因齒輪厚度改變而跑掉,原本設計就是讓擺桿垂直時有0螺距,但現在 C 齒輪把尾軸整個向右推移讓他偏離原始設計位置。
解決方法是把尾軸切溝向右延伸1~2mm,如此螺距0度時擺桿才能垂直。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mTcY9conYBEYVwPlyEnCnmCXagIvnXoPHlOH2NzoJ74wo6CCo1pEPUDj7z9IhXBt5auLCq4yKT8jyzo_UagzPKCVCqx6Ncxw6CEWbkkrVCY4v488qpcX4Z7ogw838k9BWEzy3Sz6FWSp6/s1600/120822-5.jpg)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嘔,改個齒輪厚度竟然衍生這麼多問題卻完全沒有處理,正是華科爾一慣的風格!
不過這樣將就著用也能飛,因為擺桿垂直尾軸的時候剛好有點右螺距,差不多就是非鎖頭模式的停懸點,以前的直昇機也教人這麼調整。
然而近來我覺得 V120 的尾中立點應該設為零螺距比較合理,原因是我們都用鎖頭模式飛行,因此尾滑套隨時有可能跑到左右極限點,若中立點已存在右螺距,那麼右極限螺距很可能會角度過大而推力不增反減,但若調小 EXT 來限制右螺距,則左螺距又有不足之虞。
具體的狀況出現在正飛後退順時鐘繞圈的時候, 一旦進入高速順時鐘繞圈時,只要尾管低於水平面就必須提供大量高速的左吹風,才能保持尾管角度不被吹走。
依照以前觀念設定成右風量大左風量小,非鎖頭模式也能飛的尾舵設定時,提供的左風量往往不敷需求而讓尾管被吹走,所以先前常覺得順時鐘後退尾巴會跟不上,就是因為中立點偏右的關係。
改變觀念後,中立點設為零螺距,左右極限有著相同的螺距量,順時鐘後退飛行有巨幅改善,尾巴跟得上而且有餘力控制尾管角度。
(原來這不是重槌的功勞)
另外整支尾軸左移後,滑套跑左跑右距離相當,沒有緊澀阻力,這樣不靠重槌也推得很順暢。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ixGNRwrl_catJFAxeJN9uuYZqf2fcdg1tZYDPop495pG-m5yAnX29KoVA934s0jDdmQ5awT97n6cimPVfS4y2XIqmHw75i1odPK2kgr1v3dnTHMSPZ8n0za1qEGCkIV20XXtx_gS7_dk_/s1600/120822-6.jpg)
除了機械問題之外,最近重新研究尾陀螺時又發現另外一個設定上混亂的地方。
然而近來我覺得 V120 的尾中立點應該設為零螺距比較合理,原因是我們都用鎖頭模式飛行,因此尾滑套隨時有可能跑到左右極限點,若中立點已存在右螺距,那麼右極限螺距很可能會角度過大而推力不增反減,但若調小 EXT 來限制右螺距,則左螺距又有不足之虞。
具體的狀況出現在正飛後退順時鐘繞圈的時候, 一旦進入高速順時鐘繞圈時,只要尾管低於水平面就必須提供大量高速的左吹風,才能保持尾管角度不被吹走。
依照以前觀念設定成右風量大左風量小,非鎖頭模式也能飛的尾舵設定時,提供的左風量往往不敷需求而讓尾管被吹走,所以先前常覺得順時鐘後退尾巴會跟不上,就是因為中立點偏右的關係。
改變觀念後,中立點設為零螺距,左右極限有著相同的螺距量,順時鐘後退飛行有巨幅改善,尾巴跟得上而且有餘力控制尾管角度。
(原來這不是重槌的功勞)
另外整支尾軸左移後,滑套跑左跑右距離相當,沒有緊澀阻力,這樣不靠重槌也推得很順暢。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ixGNRwrl_catJFAxeJN9uuYZqf2fcdg1tZYDPop495pG-m5yAnX29KoVA934s0jDdmQ5awT97n6cimPVfS4y2XIqmHw75i1odPK2kgr1v3dnTHMSPZ8n0za1qEGCkIV20XXtx_gS7_dk_/s1600/120822-6.jpg)
除了機械問題之外,最近重新研究尾陀螺時又發現另外一個設定上混亂的地方。
我們已知 RX-2622V 的 RUDD EXT 可以限制尾舵量,因此習慣上會用非鎖定模式來調整尾舵極限,避免產生機械干涉。
但若尾舵的 TRVADJ 小於 100%,則非鎖定模式的行程量會跟著 TRVADJ 減小,大於 100% 則以 100% 為上限。
有趣的是鎖定模式一律以 TRVADJ=100% 來計算行程量!
聽得滿頭霧水吧,簡單一句話:調整 RUDD EXT 時一定要用鎖定模式來觀察行程量,非鎖定模式只能用來觀察中立點!
過去常因此錯估行程量,結果鎖定模式飛下去,加了重槌的尾槳切 IDLE 時,只要把尾舵打到底,瞬間爆出巨幅推力,光停懸就可以把前傘齒磨光光。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G7iCOw5g6w5DcRG6S3Io3-ppt7o2MRnLYd-MwzK93XT25mW5XeaYOOZkNAzYU5G_tPaWBofBDty85J-R5wDH5WJbZVxE7BoTHNlbogsPSoaFyNCSm2f0puyxMuZUb7HFsyn-sCRsutc2b/s1600/120822-7.jpg)
尾舵設定合理化後,鎖尾效能改善很多,但還不夠好,因為尾部出風量還是不夠大,後退飛行速度太快超過尾出風速度時,就可能忽然轉向180度,這就需要增加出風量來改善。
但若尾舵的 TRVADJ 小於 100%,則非鎖定模式的行程量會跟著 TRVADJ 減小,大於 100% 則以 100% 為上限。
有趣的是鎖定模式一律以 TRVADJ=100% 來計算行程量!
聽得滿頭霧水吧,簡單一句話:調整 RUDD EXT 時一定要用鎖定模式來觀察行程量,非鎖定模式只能用來觀察中立點!
過去常因此錯估行程量,結果鎖定模式飛下去,加了重槌的尾槳切 IDLE 時,只要把尾舵打到底,瞬間爆出巨幅推力,光停懸就可以把前傘齒磨光光。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G7iCOw5g6w5DcRG6S3Io3-ppt7o2MRnLYd-MwzK93XT25mW5XeaYOOZkNAzYU5G_tPaWBofBDty85J-R5wDH5WJbZVxE7BoTHNlbogsPSoaFyNCSm2f0puyxMuZUb7HFsyn-sCRsutc2b/s1600/120822-7.jpg)
尾舵設定合理化後,鎖尾效能改善很多,但還不夠好,因為尾部出風量還是不夠大,後退飛行速度太快超過尾出風速度時,就可能忽然轉向180度,這就需要增加出風量來改善。
因目前螺距已達25度卻仍不夠用,唯一能增加出風量的方法就是加大尾槳了。
有人喜歡 Blades 130X 的螢光尾槳,或是避免尾槳被主槳掃到才改用較短的 130X 槳,殊不知原本尾推力就不夠用的 V120,換這個槳問題會更嚴重。
130X 之所以鎖尾沒問題是因為前後槳的比例是 1:5,主槳轉一圈尾槳會轉五圈,然而華科爾一向都設計 1:4 的比例,鎖尾性能當然比較弱。
(但 130X 也因為 1:5 的關係讓他的尾槳轉速過高,造成振動和軸承磨耗問題嚴重。)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JGMsVIN4jM8jmEk6cYgv59FIzm51ynokQGElZev9l5-ahBHIBYiZ1FUSF-Cq_XVG2W6mG8APrA_f08aaryruUsb5-lhqaFeXaFwnnBxFmRnNtFfXwy_rLNHHBZ9ycZ6p9VCHw-gEoLCnN/s1600/120822-8.jpg)
除此之外的問題是後退飛行時尾巴有點飄飄的,沒辦法穩定準確的控制在固定角度。
有人喜歡 Blades 130X 的螢光尾槳,或是避免尾槳被主槳掃到才改用較短的 130X 槳,殊不知原本尾推力就不夠用的 V120,換這個槳問題會更嚴重。
130X 之所以鎖尾沒問題是因為前後槳的比例是 1:5,主槳轉一圈尾槳會轉五圈,然而華科爾一向都設計 1:4 的比例,鎖尾性能當然比較弱。
(但 130X 也因為 1:5 的關係讓他的尾槳轉速過高,造成振動和軸承磨耗問題嚴重。)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JGMsVIN4jM8jmEk6cYgv59FIzm51ynokQGElZev9l5-ahBHIBYiZ1FUSF-Cq_XVG2W6mG8APrA_f08aaryruUsb5-lhqaFeXaFwnnBxFmRnNtFfXwy_rLNHHBZ9ycZ6p9VCHw-gEoLCnN/s1600/120822-8.jpg)
除此之外的問題是後退飛行時尾巴有點飄飄的,沒辦法穩定準確的控制在固定角度。
首先可以減低尾舵 TRVADJ 來減慢伺服機速度,操控準度就能提升很多。
剩下不足的部分靠重槌可以再改善一些,但受限於先天體質問題,目前還無法像 130X 那樣讓尾巴又快又準有安心感。
許多人說鎖尾感度可以直上 70% 甚至 80% 不抖尾,然而我卻一直達不到這種境界,因為我的不抖尾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抖才算數,否則就會一直下修感度。
檢驗方法是開 IDLE 然後正飛尾巴向內逆時鐘高速洗碗公, 平常航線不抖的設定,洗一下就可見真章,有風的時候會更嚴重,所以目前的尾陀螺感度只能達到 65 左右。
另外和鎖尾有很大關係的是主槳的螺距量,螺距過大的時候鎖尾當然不好。
會飛鐘擺的人就很容易調整, 不斷的正負螺距交替打到底,尾巴鎖不住就降螺距 (從 TRAVADJ 調整 PIT 最方便,改一個地方就能同時應用到Normal 和 Sturn),直到尾巴不偏不甩才合格。
不過在做鐘擺的時候機體搖晃則和鎖尾無關,減少十字盤陀螺感度就能減輕搖晃。
這禮拜遇見一位入手 V120D02S 一個月的玩家,對頭起降、正倒飛前後航道、翻滾、自旋繞圈,這些動作做起來都非常穩定優雅,一看就知道以前是飛大機的練家子,飛行動作都依照標準課程操練,和我這種自由奔放的風格完全不同。
關於 02S 鎖尾不佳的發生時機他也已摸清楚了,既然有缺點那避開就好了,飛慢一點就沒問題!
沒錯,車子差不要超速就好了,機子差不要超過極限就好了嘛!
這禮拜將原廠動力的 02S 換上 Blades 130X 主槳,又減肥 2 克,而且減在非常關鍵的主旋翼上,因轉動慣性減少很多,以往被詬病說 3D 動作太慢以及動力不足問題都大幅改善了。
十字盤的 TRAVADJ 由 150% 減至 100%,D/R 由 125% 減至 100%,大幅減慢伺服機速度後,翻滾速度竟然和以前差不多,可見主槳重量影響多大。
有趣的是我連螺距量和十字盤感度也減了不少,以因應主槳快速反應的震動,不然機子很容易搖晃。
現在對 02S 性能越改越滿意,原廠動力雖然軟弱,但有機身減重的加持,性能已非吳下阿蒙,但又可保有耐摔耐操的原有長處,比起花大錢改裝大動力來折騰自己好太多了。
惟獨前傘齒和碳纖傳動軸損耗太快,只要尾巴卡到草皮或是擦到地面,輕則小傘齒滑牙崩齒,嚴重時連傳動軸都會斷裂,看來非得要加裝離合器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7jXogZemLQDwkz_3OrCxYmKSfTcLBZknJXO9LedWDW4oJewyZuAdBmN3goR2yyQ2Ljywl3t98E3Vzu3nkuHB6NsfmPlykKSZSJfRdNR7l4RUjMEIZ1tGubkAlkN3lmqK2HBjdN2c7ItWr/s1600/120822-9.jpg)
剩下不足的部分靠重槌可以再改善一些,但受限於先天體質問題,目前還無法像 130X 那樣讓尾巴又快又準有安心感。
許多人說鎖尾感度可以直上 70% 甚至 80% 不抖尾,然而我卻一直達不到這種境界,因為我的不抖尾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抖才算數,否則就會一直下修感度。
檢驗方法是開 IDLE 然後正飛尾巴向內逆時鐘高速洗碗公, 平常航線不抖的設定,洗一下就可見真章,有風的時候會更嚴重,所以目前的尾陀螺感度只能達到 65 左右。
另外和鎖尾有很大關係的是主槳的螺距量,螺距過大的時候鎖尾當然不好。
會飛鐘擺的人就很容易調整, 不斷的正負螺距交替打到底,尾巴鎖不住就降螺距 (從 TRAVADJ 調整 PIT 最方便,改一個地方就能同時應用到Normal 和 Sturn),直到尾巴不偏不甩才合格。
不過在做鐘擺的時候機體搖晃則和鎖尾無關,減少十字盤陀螺感度就能減輕搖晃。
這禮拜遇見一位入手 V120D02S 一個月的玩家,對頭起降、正倒飛前後航道、翻滾、自旋繞圈,這些動作做起來都非常穩定優雅,一看就知道以前是飛大機的練家子,飛行動作都依照標準課程操練,和我這種自由奔放的風格完全不同。
關於 02S 鎖尾不佳的發生時機他也已摸清楚了,既然有缺點那避開就好了,飛慢一點就沒問題!
沒錯,車子差不要超速就好了,機子差不要超過極限就好了嘛!
這禮拜將原廠動力的 02S 換上 Blades 130X 主槳,又減肥 2 克,而且減在非常關鍵的主旋翼上,因轉動慣性減少很多,以往被詬病說 3D 動作太慢以及動力不足問題都大幅改善了。
十字盤的 TRAVADJ 由 150% 減至 100%,D/R 由 125% 減至 100%,大幅減慢伺服機速度後,翻滾速度竟然和以前差不多,可見主槳重量影響多大。
有趣的是我連螺距量和十字盤感度也減了不少,以因應主槳快速反應的震動,不然機子很容易搖晃。
現在對 02S 性能越改越滿意,原廠動力雖然軟弱,但有機身減重的加持,性能已非吳下阿蒙,但又可保有耐摔耐操的原有長處,比起花大錢改裝大動力來折騰自己好太多了。
惟獨前傘齒和碳纖傳動軸損耗太快,只要尾巴卡到草皮或是擦到地面,輕則小傘齒滑牙崩齒,嚴重時連傳動軸都會斷裂,看來非得要加裝離合器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7jXogZemLQDwkz_3OrCxYmKSfTcLBZknJXO9LedWDW4oJewyZuAdBmN3goR2yyQ2Ljywl3t98E3Vzu3nkuHB6NsfmPlykKSZSJfRdNR7l4RUjMEIZ1tGubkAlkN3lmqK2HBjdN2c7ItWr/s1600/120822-9.jpg)
回覆
- 1樓看到自己出現在大大的部落格裡真是與有榮焉。
是的主翼球頭也很緊,不過因為使用頻繁所以一下就磨鬆了。
旋翼夾球頭有一個開模線,球頭比較緊,新品用水砂紙可以磨
掉。尾翼球頭跟轉向組是少動關節,不去磨就一直都那麼緊。
牙膏是好方法!之前聽過有人拿來磨舵機齒輪。 - davidlitmanen 於 August 23, 2012 01:05 PM 回應 | 來源:1.169.154.156 | 刪除 | 設為隱藏
- 3樓影片跟上禮拜不一樣喔!鐘擺不會再丟拋物線了,是換槳的關
係嗎?幾乎原地就完成翻面。 有個連續側擺最後墜地,是連續
負載轉速起不來嗎? 大大每個禮拜風格都不同哩! - davidlitmanen 於 August 23, 2012 08:47 PM 回應 | 來源:114.34.216.62 | 刪除 | 設為隱藏
- 4樓master 你好好久沒跟你請問問題了 是這樣的我想做個測試看看
3S的120D02s有多狂暴(扭力是否完全不掉轉) 我可否就用HP08
2s 8000KV的馬達降t齒的方式設定到我想要的轉速而不用換3S專
用的馬達 這樣應該不會超轉而燒電變或馬達 (也就是說2s的馬達
可否吃3s的電而不會燒掉)
謝謝你回覆 rc有你這樣的先驅在真好 - 於 August 24, 2012 03:55 PM 回應 | 來源:27.147.57.86 | 刪除 | 設為隱藏
- 6樓同感+1 ,小弟與1樓D大也是這麼覺得 ^_^
另外個人覺得鎖尾效率的極限值就差不多是這樣子了,應該是
接收程式上的問題。
2636H這接收雖然沒有很仔細去測試過,但初步測試它的鎖尾
效率是非常好的,尾巴是鎖得非常緊~
因為在測試時機身是使用同一隻,所測出來的差異實在太明顯
了。
但還是很希望能夠以物理的方式去改善2622的鎖尾問題,目
前只能降PIT、還有ej大的方法才能夠改善一些 >< - zidane0623 於 August 24, 2012 11:51 PM 回應 | 來源:114.27.67.143 | 刪除 | 設為隱藏
- 8樓你好丫樓主,我是香港玩家,不知你能否明白我用既中文。
你既文章令我在直電上獲益良多。特別是減 摩擦力方面,即時見效!
但鎖尾上想請教你:
我的new v120d02s 很易在 急速升起時尾部 逆時針打轉,(即右風不
夠)。所以把推槓縮短,令它一開始已有pitch ,只有這先不走尾。
但如學你把它一開始是 無pitch ,它會不夠右力, 逆時針走尾,
請教怎麼辦?
所有用的 齒輪都是新的,而且按住尾時,主轉是動不了,即 主轉尾
是足轉的。
感謝! - new v120d02s 新手 於 October 7, 2012 12:34 AM 回應 | 來源:203.145.92.172 |
| 刪除 | 設為隱藏
- 9樓原來是這樣,多謝你的回覆。
其實我好喜歡你的文章,所以全你寫的,我已看兩次, 或者多次,
因想深入了解直機出廠的不足原理,和如何改善。
1) 其實是否此walkare因便宜(180美元,香港賣),所以有需要改善地
方?別一國際名牌(A字頭),同一樣小的機要成500美元,
2) 想請教你,你所有的機全都夾緊翼而的,作用是什麼?撞機時會傷
重點?
3)請教你如何可不容易掃尾 齒輪?你寫的slip cutting 看了多次都不太
明,不好意思,怎diy.
再次感謝你的回覆 - new v120d02s 新手 於 October 8, 2012 09:19 AM 回應 | 來源:124.217.186.83 |
| 刪除 | 設為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