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T1uOfqpEje0LANeZbASAcxO_3Htd-gAKhgB8VBQhbjDhswu15KCaSmZJQUlPIorIw74GTn30Tiii_gN8IE2HLEiICx-dsMsu6TSgsu1rBXKfQZWMAbqDF3pSl1z-8UEOz_WH5CEnmJg8N/s1600/120905-1.jpg)
重量是直升機 3D 能力的一大關鍵,但一昧輕量化卻容易造成體質脆弱甚至影響某些性能。若能堅固又耐摔又好飛,那應該算是完美到可以升天的境界吧!
然而最近才發現尾滑套太靠近尾固定座會產生干涉,螺距控制片會磨到擺臂,這是我以前沒注意到的地方,因此滑套最多只能靠近固定座2mm的位置,太近就有干涉之虞。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MJTZntHnREi8KdwGMojraPhB1tItjFeI7blGSLJe52d-n3gM7QUOkBk2Ke9Zh57137fX4Vj0V1_WoeXKNzzZgJ7Fj091u6oLgAVKZXiw2M5Z53eiWo8v1Bgph1uptOnZ3qQeNtEg1tCAI/s1600/120905-3.jpg)
為了有較大的螺距量,現在尾軸只向左移動1mm左右,也就是尾軸只凸出尾固定塊1mm而已,這樣滑套滑到底不至有阻力,而且左右螺距都可調出最大量。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MJTZntHnREi8KdwGMojraPhB1tItjFeI7blGSLJe52d-n3gM7QUOkBk2Ke9Zh57137fX4Vj0V1_WoeXKNzzZgJ7Fj091u6oLgAVKZXiw2M5Z53eiWo8v1Bgph1uptOnZ3qQeNtEg1tCAI/s1600/120905-3.jpg)
為了有較大的螺距量,現在尾軸只向左移動1mm左右,也就是尾軸只凸出尾固定塊1mm而已,這樣滑套滑到底不至有阻力,而且左右螺距都可調出最大量。
如果滑套滑動沒有阻力,保持原本位置會更好,對於已經把尾軸切溝磨好的人只能說聲抱歉了,還好不至於差到哪去,通常也不需要調到那麼大!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zgYLASdwSJdVVXyrm616cX9IRRRpSYBZV5pM_VHifJBHaqP-JMhZ5L0_K40HqLIMQEn96LTW-GoeW6pa6P6sLAN9jOBLiwD8hdumiy3QQwqSYr-q-GYDrdjyKEgO3HryH0r3_APmQV-TB/s1600/120905-4.jpg)
上面照片裡面還是凸出多了一點,因為開始啟用滑動離合保護器 (Slipper Clutch),尾軸位置可以左右調整,後來都減少尾軸左移量。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zgYLASdwSJdVVXyrm616cX9IRRRpSYBZV5pM_VHifJBHaqP-JMhZ5L0_K40HqLIMQEn96LTW-GoeW6pa6P6sLAN9jOBLiwD8hdumiy3QQwqSYr-q-GYDrdjyKEgO3HryH0r3_APmQV-TB/s1600/120905-4.jpg)
上面照片裡面還是凸出多了一點,因為開始啟用滑動離合保護器 (Slipper Clutch),尾軸位置可以左右調整,後來都減少尾軸左移量。
快樂的泉源之一就是耐摔,以前為了測試鎖尾問題因此沒有安裝離合器,摔沒幾次就掃掉 A 傘齒,雖然一顆只要 20 元,但更換還是耗時耗力,動不動就要修機怎麼會快樂呢?
其實國外 V120 玩家早已普遍使用離合器了,一來是結構合理後效果不錯,二來是有人做好現成的套件叫賣,花小錢省大錢自然叫好叫座,甚至賣到缺貨。
目前最多人採用的是 Bob's slipper clutch,一位叫做 Livonia Bob's 的業餘玩家做的套件,靠中間增加的固定套和左邊原有固定套把齒輪和矽膠管夾緊,結構上改善早期離合器靠左右法蘭軸承夾住橡膠造成軸承運轉不順並且很快磨損的致命缺點。
http://www.rcgroups.com/forums/showthread.php?t=1649296
後來又出現新型可輕鬆手旋調整鬆緊度的複雜離合器,看了很久還不知道他如何把力量由齒輪轉到傳動軸上,不過國外已有負面評價,說動力由齒輪->軸承->外模擦盆,這中間全靠金屬對金屬的磨擦傳導動力,一旦產生動磨擦就回不去了,非得要停轉後才能重新獲得傳動力。
http://www.ebay.com/itm/Adjustable-Tail-Clutch-Walkera-V120D02S-V120D02-4-6-4G6-Helicopter-/251145868079?_trksid=p4340.m1850&_trkparms=aid%3D222002%26algo%3DSIC.FIT%26ao%3D1%26asc%3D11%26meid%3D1841982503879702059%26pid%3D100011%26prg%3D1005%26rk%3D1%26
我依照 Bob 的方法自製離合器,中間固定塊就用原本的尾軸固定塊,但是攻 2mm 螺牙,然後用 2mm 內六角螺絲鎖上。
(利用原本1.2mm螺絲孔擴孔成2mm螺絲孔要注意,圓心必須向中央移動一些,否則照原位置擴孔會鑽到邊緣而破損。)
從 EP200 主軸固定塊上取下的 2mm 內六角螺絲有點過長,磨短到整個沒入固定塊內才不會卡到 B 傘齒。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1A9ZX9mQJbBGFNeGts9-6zG601tn0GJ9SQ8Pnz5S291OBFSlS-l2Np1DLZDVGwtQzD7b88we3FDTbO5GQoc7FJIxlB1FjjDJO2JdXnMlEvyPclZJn4C4K5mNFsU3hnRKe-h3bkWN2n4KH/s1600/120905-5.jpg)
至於傳動橡膠試過 4G6 時代的黑橡膠及矽膠,但材質太軟,要得到足夠磨擦力的話會把 2mm 橡膠壓扁到小於 1mm,但這樣又會擠壓變寬卡到齒輪,而且彈性變小了。
最後拿出 以前想自製橫軸減震橡膠用的 4mm 橘色矽膠條,鑽孔切片後得到效果非常好的磨擦牽引力,因為這個矽膠非常硬又有韌性,刀片很難切下去,但具有強大牽引力又可避免變形磨到齒輪。
不過離合器裝上後鎖尾就變差了,變換正負螺距時竟有點滑掉,合理的懷疑是橡膠不夠緊產生的瞬間滑動,但不管繃多緊都有點飄忽感。
原先懷疑碳纖傳動軸扭轉,換回金屬軸後好多了但無法完全消除,只要不用離合器尾巴就不會有些微的打滑現象,於是開始研究這個離合器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尾軸推力完全靠左軸承支撐,因此軸承間隙就是尾軸左右移動的間隙,我使用一段時間的左法蘭軸承大概有0.5mm的間隙,照這樣看來會磨損得更快。
除了間隙外,尾座變形量可能比間隙更大,原本塑膠座已經有點軟,靠左右兩邊一起分擔變形量就不覺嚴重,現在只靠一邊問題就加倍的明顯。
還有一個潛在的致命問題,就是向右拉力太大的時候,左法蘭軸承可能會掉出來!
雖然還沒聽聞任何不良報告,但未雨綢繆才能放心,既然要做就一次做好!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t_gMLxNpQOovHDhwArvvHzTsAHPjoMA5tFF4t2JjJc61xMr3U6A2MEXoOE6SQJaFQZRhLoh_QUqyNl0cMIwT7g_RUTfdcXaWRVd3Cc0z_PgzB0JHca-ikNI9YD37C1ZY4EsISb5hKS9ls/s1600/120905-6.jpg)
首先用支小螺絲把左法蘭鎖死,再也不怕脫落了。
4mm 矽膠條改成 3.5mm 矽膠條更適合,擠壓變形比較不會卡到齒輪。
嘗試錯誤法找出最佳矽膠墊片厚度是 3.5mm 厚,這個厚度在塞 C 齒輪進尾座時會很緊而不好塞,但調好固定塊讓矽膠有足夠磨擦力時,另一邊的法蘭軸承卻剛好放鬆到沒有阻力。
完成後能滑順無阻力的運轉而且左右軸承都有接觸到。
嘗試錯誤法找出最佳矽膠墊片厚度是 3.5mm 厚,這個厚度在塞 C 齒輪進尾座時會很緊而不好塞,但調好固定塊讓矽膠有足夠磨擦力時,另一邊的法蘭軸承卻剛好放鬆到沒有阻力。
完成後能滑順無阻力的運轉而且左右軸承都有接觸到。
雖然難搞,還好矽膠條一尺才6元,多試幾次,加上運用手鑽夾住矽膠條來切割鑽孔的漂亮技法,讓這個完美的理想得以實現。
裝上離合器後果然差很大,至今摔了十幾次,甚至尾槳捲進一捆草都沒事,一次尾管直接插地,尾傘齒把草絞碎弄得整個傘齒都是草,各傘齒依然完好幾乎沒有雜音出現,真是太神奇了傑克!
咦,有沒有發現上面照片怪怪的,尾槳跑到左邊了。
雖然過去一直用鋁片把尾螺距拉桿包住防止被主槳掃掉,然而上周末拉桿被主槳狠狠K掉不打緊,鋁片包覆的固定槽整個消失,連尾伺服都掃掉兩個齒輪,螺距拉桿從根部斷裂,這慘狀從沒見過。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pEtj0Zx3W8QjOxIG9rewE6c4hM3u9coSB8PcskqhTMPoKXTJSJBlbvu9vqNnn48ZEd-phPte6je24Q9R1cqpOsoYj9Tp62dx4wJwMbvcy2_xhM70tUqP4N8SvpRI6fTAEvYMYyP5Gl0bL/s1600/120905-7.jpg)
為了一勞永逸,反轉尾座,把拉桿移到尾管下方,這樣再也不怕了吧!
還好我早把尾鰭換成碳纖棒以減少風阻,而且左右螺距都等量的情形下,飛起來和以往完全沒有差別! (國外有人試過發現鎖尾變差了,或許和尾鰭及調整方法有關)
除了尾軸影響鎖尾外,daviditmaner 大大曾經提到碳纖傳動軸會扭曲的問題,實驗後確實如此而且嚴重影響鎖尾效能,尤其大螺距變換時尾巴會扭轉再彈回來,只要換上金屬傳動軸就可改善很多。
然而在克克計較的減重高級班裡,沒有道理還裝上重達 2.3 克的尾傳動軸,而且加長尾管後原廠傳動軸也不能用了,但碳纖又無法滿足我的需求。
偶然間聽到 daviditmanen 大大說用黃銅管加長,雖然我不相信黃銅管夠硬夠輕,但搜尋露天時突然間瞳孔放大,什麼,有白鐵管啊!
搜尋賣家回覆的問題後更是驚為天人,因為有人想用他做靜態模型的活塞套件,他竟說 0.9mm 的鋼管內可以塞進 0.5mm 的管子。
沒寫錯吧,這樣算起來管壁只有 0.15mm 厚,世界上可能有這麼薄、又這麼小、又這麼硬、又這麼長的鋼管嗎?
想到這裡立馬拼一組回來試試看!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GZjZoezUde_EirGXl1D9M0FrterrTI-86CMdl7Tux5EwyXQuUQtjJOwx-s4q53fLaBc1yl0eo08eWkQqEhDkVEQ2_-R_ClUIrrZ36S-JTfU4rBtsCCGVaVMBZ3IMIEOtMehrKU4rU_0CD/s1600/120905-8.jpg)
天下真有這麼美好的事,1.5mm 不鏽鋼管,長度 20 公分剛好夠用,這種不鏽鋼管是專門開發給靜態模型用的,網路就那麼一家在賣,而且價格非常平實,這減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啊!
除了尾軸影響鎖尾外,daviditmaner 大大曾經提到碳纖傳動軸會扭曲的問題,實驗後確實如此而且嚴重影響鎖尾效能,尤其大螺距變換時尾巴會扭轉再彈回來,只要換上金屬傳動軸就可改善很多。
然而在克克計較的減重高級班裡,沒有道理還裝上重達 2.3 克的尾傳動軸,而且加長尾管後原廠傳動軸也不能用了,但碳纖又無法滿足我的需求。
偶然間聽到 daviditmanen 大大說用黃銅管加長,雖然我不相信黃銅管夠硬夠輕,但搜尋露天時突然間瞳孔放大,什麼,有白鐵管啊!
搜尋賣家回覆的問題後更是驚為天人,因為有人想用他做靜態模型的活塞套件,他竟說 0.9mm 的鋼管內可以塞進 0.5mm 的管子。
沒寫錯吧,這樣算起來管壁只有 0.15mm 厚,世界上可能有這麼薄、又這麼小、又這麼硬、又這麼長的鋼管嗎?
想到這裡立馬拼一組回來試試看!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GZjZoezUde_EirGXl1D9M0FrterrTI-86CMdl7Tux5EwyXQuUQtjJOwx-s4q53fLaBc1yl0eo08eWkQqEhDkVEQ2_-R_ClUIrrZ36S-JTfU4rBtsCCGVaVMBZ3IMIEOtMehrKU4rU_0CD/s1600/120905-8.jpg)
天下真有這麼美好的事,1.5mm 不鏽鋼管,長度 20 公分剛好夠用,這種不鏽鋼管是專門開發給靜態模型用的,網路就那麼一家在賣,而且價格非常平實,這減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啊!
內徑呢?沒錯,就是 1.2mm 的空心管,當然重量比實心的不鏽鋼條少太多了,20 公分只有 0.88 克!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sApfPCHhuG1JxMDw1KtyBkLKlTYRcOhhtgC4kYvJ04Ttnni3rkMGpq-dzNvuzjkFzXPN4bV1jD02uip2W2EOx11SFTjNXKtGWyN4TxoTcZRyeauUJGM6_n7w1IQGLq97aLWORMj9kNgBz/s1600/120905-9.jpg)
雖然管壁只有 0.15mm 厚,但不鏽鋼終究是非常堅硬的金屬,曲折有彈性但不易彎曲,雖然新品和原廠尾傳軸一樣有些微彎曲的問題,但校正拉直後因為彈性更好,甚至比實心白鐵棒更不易彎曲變形。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sApfPCHhuG1JxMDw1KtyBkLKlTYRcOhhtgC4kYvJ04Ttnni3rkMGpq-dzNvuzjkFzXPN4bV1jD02uip2W2EOx11SFTjNXKtGWyN4TxoTcZRyeauUJGM6_n7w1IQGLq97aLWORMj9kNgBz/s1600/120905-9.jpg)
雖然管壁只有 0.15mm 厚,但不鏽鋼終究是非常堅硬的金屬,曲折有彈性但不易彎曲,雖然新品和原廠尾傳軸一樣有些微彎曲的問題,但校正拉直後因為彈性更好,甚至比實心白鐵棒更不易彎曲變形。
切溝必須磨掉 0.3mm,用游標卡尺量出 1.2mm 就差不多了,磨太多齒輪咬不住,磨太少則齒輪轉動時圓心不正(這個非常關鍵,影響到震動和阻力)。
因為怕摔機撞擊力量太大讓切溝處變型,因此把 1.5mm 碳纖棒磨成 1.2mm 塞進鋼管填縫隙。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bYzaYKIyyVufwKAALe7NNL2KZxSCWiF9SMKjIChw1t9_iUddQp_8D_LUmGlCq4uJ1l48xo7N1pJJuA3mYONeBrhgszwwXKU87qQs-4v1KBdduixaGwiizCRruXlZpK_uVmWEGmigPr1x7/s1600/120905-10a.jpg)
填縫隙後 B 傘齒用瞬間黏死,因為接觸面積大,應該比較牢靠。
A 傘齒也讓他有點磨擦力不會滑動,位置才不會走針。
裝上所有改裝件後,因手上已無尾螺距拉桿,直接拿 1mm 碳纖棒改裝,至此所有改裝接近完美。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MvrJoRVW2lh9XsisJCZHTntUw4c0VZ0jCf96gaiefDrSDDA6XE2XxWFrl6FPUr1PWAhnZL73ezwddqpYSugBfeS6P6P21IIbNhQBy5n7Xfy7wbIcXByxBMCDeeIBBzzJC4yyz8k5qhaiN/s1600/120905-11.jpg)
有了金屬傳動軸後,尾槳完全同步於主槳的轉動;有了離合器後,再也不怕輕微摔機會掃齒了。
A 傘齒也讓他有點磨擦力不會滑動,位置才不會走針。
裝上所有改裝件後,因手上已無尾螺距拉桿,直接拿 1mm 碳纖棒改裝,至此所有改裝接近完美。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MvrJoRVW2lh9XsisJCZHTntUw4c0VZ0jCf96gaiefDrSDDA6XE2XxWFrl6FPUr1PWAhnZL73ezwddqpYSugBfeS6P6P21IIbNhQBy5n7Xfy7wbIcXByxBMCDeeIBBzzJC4yyz8k5qhaiN/s1600/120905-11.jpg)
有了金屬傳動軸後,尾槳完全同步於主槳的轉動;有了離合器後,再也不怕輕微摔機會掃齒了。
最棒的是重量還比以前更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lFW5KcAX6G8S7UYIF0iCoIkd3balD54dSB7_tsW303NRB-78TPZ-IaFywyDLXSIpi1Os1qSOzukFxa2_lsjikELvlGZ3mRnZXy2QguMvVS9YqT2ZeSenN05R99vTjalaucDW3ksRbWzmQ/s1600/120905-12.jpg)
加上電池和尾重槌,起飛重量不到 93 克,加上 Xtreme Spin 馬達的動力,這組合真是如夢似幻,令人銷魂。
雖然以往都說 16300KV 配上 10T 銅齒轉速太高而扭力不足,但重量夠輕扭力就不是問題,適度減低螺距量就有以往的噴勁,掉轉少自然保存更多扭力,比起幾個禮拜前的鐘擺,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飛得更穩除了手法進步、參數調整得宜外,最近也注意到振動對接收機的影響,特別是鐘擺過程很容易讓機身抖動,CCPM 感度調太低又不夠穩,最重要的是手上兩台機子竟然差異很大,快樂鳥能調到十點半位置,黃鳥只能調到九點半位置,其間的差異恐怕是震動造成陀螺抖動。
02S 改成 20A 電變後,電變的固定又成了大問題,雖然原廠設計把他綁在腳架上,但每次拆腳架都要拆控制線和馬達線,當我直焊馬達線後更是無法裝在腳架上。
過去一直都用橡皮筋綁緊接收機,然而 RX-2622V 只有薄薄一片電路板,零件高低不平,和外殼間有很大間隙,除了不好調整水平外,最怕電變搖晃外殼引發陀螺儀誤判。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LSZX0NnvVW4Tb6LohoeSXn-XBycxGeVpnBJeFqVbWM1bTEZ9WctokXVatyTRyylR4JTPZo6beVBsDVFkHPZv4XBvPdpoFXPgUH3h-epHhOjKGAyoUvnrr1j1jqEv6DNx93dXsc_ImYjPD/s1600/120905-13.jpg)
這次為了振動問題把接收軟殼拆除,機身上黏了一塊 90 度轉角的塑膠片(IC管),準備將電變黏在這塊塑膠上,避免電變搖動牽連到接收機。而接收機則直接以雙面泡棉黏在基座上,除了避免接觸到其他震動物體外,最大的好處是接收板可以清楚看出水平線,不會受到外殼影響誤判機板水平。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xh0SeE1M3PNCQG7oRYDh7kDXuPbl4xf1hTXnvRp_uvwHLDwYLGxRPB7XaOH-b3TisICIWWYGPORwsOy4Px-GYMn4HHhitBQy14h-4REQXDKgag82haJvvd58XuaWcpXYBWbmw7Iwrk64V/s1600/120905-14.jpg)
當然裸露的機板容易受損,特地在板邊細小零件周圍鋪上熱熔膠作為緩衝保護,當然飛行時也一定要掛上機頭罩才安全。
至於 Zidane0623 大大提到的碳纖主軸我也趁機嘗試了一下, 碳纖加工非常容易,美工刀便能裁切,小手鑽就能鑽洞,不過細節還是要注意。
碳纖是靠環氧樹脂於高壓高溫下黏合成型的,樹脂最怕的就是受熱改變黏合結構和強度,偏偏碳纖維又非常有韌性耐曲折,只要鑽頭不夠利便會磨擦生熱,造成結構破壞。(過去有人用火烤直傳動軸其實是有副作用的)
碳纖維只怕側向剪力,因此鑽洞要快,打磨也要快,絕不能在同一定點施工太久,不然樹脂軟化後碳纖維有韌性便切不斷,惡性循換更難加工。
反正動作快就沒問題,鑽頭夠利快速鑽下去形狀就漂亮。
0.8mm 鑽頭隨便鑽洞,即使中心點不準也能用,再用銅線或更細碳纖棒穿過就好了,但碳纖棒容易碎裂不好拆除,還是銅線好用。
碳纖主軸加持後重量更輕盈了, 不到92克!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pJnZ8EsIrIWsai3FYn11dJYjkQ-nAdEnQYVNBvnGAto6WkYvWnYHgpNJGzS9oqA9zyDZfDyH9ngBZZ2QDExslhpYQLRjmilNgT5aEUQNS52wn5ZM2chWumDp1L25qkuRqBdQ2QOyd18nD/s1600/120905-15.jpg)
不過飛起來沒有驚人的差異,只覺飛得很輕鬆,轉速不快但動力一直都夠用,緊急時拉一下就回魂了,即使掃到草地也可穩穩回升,很輕鬆有趣的飛行!
這段影片展示了極致的輕量化及消除磨擦力的完美結果,這台飛了半年多的 02S 原廠馬達、電變和電池,使用老電池也能像這樣飛7分鐘,飛到浮不起來為止電壓剩下 3.56V,回充 770mah,讓人跌破眼鏡的性能與效能。
這裡要再一次稱讚 02S 原廠電池,手上那麼多電池從沒見過這麼勇猛的,即使海波浪也沒這麼有凍桃。
手上六顆從新品開始就經常性的過放到 3.6V,通常可回充近 700mah 電量,至今每顆電池飛了少說超過一百次,雖然出力已稍衰減,但容量依舊很大,甚至幾次飛完忘了拔電池放到隔天,電壓剩不到 1V,靠 UNA6 聰明的涓流補救設計,每顆電池都成功救回來,而且性能依舊出眾,現在也分不清哪顆曾經死過,因為看不出差別。
海波浪雖然強,但這種過放問題對電池傷害很大,只要完全過放後就一定報銷,其他雜牌更不用說,飛一次衰退一次,往往飛幾十次就報銷了,特別是那個長命牌。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YpXkDYHyjDWonhvq7xM0nMB50RKBImLAP_32sLOIdfKCbbAmiP4KChp7T1vdWjEsVY6SDE6FFN2mV5yJhLmrm6eLbDgyeW109EQhwlXNYIUotqhUstoSSXffq7ToCI8hc-LnyHFi6Z3Ez/s1600/120905-16.jpg)
不過碳纖主軸問題不少,剛裝起來就覺煞車頭有點歪斜,大概我把主槳平衡太好所以轉起來沒有明顯振動,但是摔兩三次就可看出震動了。
雖然拆下碳纖軸後看不出明顯外傷,整支丟到桌上還有清脆的鏗鏘聲,但主軸已可扭轉,而且連續兩支都一樣情形,看來還是用回金屬軸才好。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JaB_CsDzOiOnVp273DTtmi2anSzUKbzzzTaDLQX5rEofWYc4oIHyTfv8jvWuk8wFaRGb_4fDw-93jRJSInFPiiIB2avRAbJUH1R5AwVQbyGzqgZwe5uUou33JZb9rSsQLckZjEBtmkGOt/s1600/120905-17.jpg)
輕量化並且好飛的主要功臣是 130X 槳,早先還試過高速槳,然而和我以前用重槌一樣,螺距量變小,而且動作有點遲鈍,不適合我這種猛爆風格,還是用一般槳就好。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t6Axc885wXk0tD9EraBoc8HNoyDG0CeUrkZuL4QYpDr52QglEkL85ls0YHLjmtscV6Uhv4TIIJUhcEQgpu2ihftsP41zL9kfdAabJTJxcCdDsBINIH4qEfaQg-8q5RzgRuRgYyMNp05bm/s1600/120905-18.jpg)
終於等到黃色槳來配 Yellow Bird,和橘色槳一樣顯眼,更適合我的快樂鳥頭罩,飛起來真的是快樂無比!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OjJdyVjWpSPEA0GXvahM3856wSaahdSC9N5ekxUOVcd1abcRh1Z42810x-F56LBGiGoW0ZblZHcXZc1Z-lhvccki1PK5O2wSm6nrFTmohTB2U9pAQkYaorhHKi8GteeugyLHxnOD0Ga7k/s1600/120905-19.jpg)
快樂的泉源除了越飛越好之外,投影片頭罩+百分百噴漆+UHU黏膠,這也是夢幻組合之一,因為摔不壞,每摔一次就等於賺到一次,偏偏他超輕又超便宜,真是佔盡所有便宜了。
現在只剩鎖尾稍稍不滿意,其他性能我又夫復何求呢?真是快樂似神仙啊!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E0ASRNQqp9L-17rW2PODmj72irXFn8wP965Mj9EtOpmiD_4VYdnTEAIRcnasICrvX8JIuU8AXbTT6Zch1phKt85YgqrlbAz7XUiftMjYloPqQckzDVlU-X0e_-tkC-nrYhr96rRNy2Ka2/s1600/120905-20.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lFW5KcAX6G8S7UYIF0iCoIkd3balD54dSB7_tsW303NRB-78TPZ-IaFywyDLXSIpi1Os1qSOzukFxa2_lsjikELvlGZ3mRnZXy2QguMvVS9YqT2ZeSenN05R99vTjalaucDW3ksRbWzmQ/s1600/120905-12.jpg)
加上電池和尾重槌,起飛重量不到 93 克,加上 Xtreme Spin 馬達的動力,這組合真是如夢似幻,令人銷魂。
雖然以往都說 16300KV 配上 10T 銅齒轉速太高而扭力不足,但重量夠輕扭力就不是問題,適度減低螺距量就有以往的噴勁,掉轉少自然保存更多扭力,比起幾個禮拜前的鐘擺,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飛得更穩除了手法進步、參數調整得宜外,最近也注意到振動對接收機的影響,特別是鐘擺過程很容易讓機身抖動,CCPM 感度調太低又不夠穩,最重要的是手上兩台機子竟然差異很大,快樂鳥能調到十點半位置,黃鳥只能調到九點半位置,其間的差異恐怕是震動造成陀螺抖動。
02S 改成 20A 電變後,電變的固定又成了大問題,雖然原廠設計把他綁在腳架上,但每次拆腳架都要拆控制線和馬達線,當我直焊馬達線後更是無法裝在腳架上。
過去一直都用橡皮筋綁緊接收機,然而 RX-2622V 只有薄薄一片電路板,零件高低不平,和外殼間有很大間隙,除了不好調整水平外,最怕電變搖晃外殼引發陀螺儀誤判。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LSZX0NnvVW4Tb6LohoeSXn-XBycxGeVpnBJeFqVbWM1bTEZ9WctokXVatyTRyylR4JTPZo6beVBsDVFkHPZv4XBvPdpoFXPgUH3h-epHhOjKGAyoUvnrr1j1jqEv6DNx93dXsc_ImYjPD/s1600/120905-13.jpg)
這次為了振動問題把接收軟殼拆除,機身上黏了一塊 90 度轉角的塑膠片(IC管),準備將電變黏在這塊塑膠上,避免電變搖動牽連到接收機。而接收機則直接以雙面泡棉黏在基座上,除了避免接觸到其他震動物體外,最大的好處是接收板可以清楚看出水平線,不會受到外殼影響誤判機板水平。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xh0SeE1M3PNCQG7oRYDh7kDXuPbl4xf1hTXnvRp_uvwHLDwYLGxRPB7XaOH-b3TisICIWWYGPORwsOy4Px-GYMn4HHhitBQy14h-4REQXDKgag82haJvvd58XuaWcpXYBWbmw7Iwrk64V/s1600/120905-14.jpg)
當然裸露的機板容易受損,特地在板邊細小零件周圍鋪上熱熔膠作為緩衝保護,當然飛行時也一定要掛上機頭罩才安全。
至於 Zidane0623 大大提到的碳纖主軸我也趁機嘗試了一下, 碳纖加工非常容易,美工刀便能裁切,小手鑽就能鑽洞,不過細節還是要注意。
碳纖是靠環氧樹脂於高壓高溫下黏合成型的,樹脂最怕的就是受熱改變黏合結構和強度,偏偏碳纖維又非常有韌性耐曲折,只要鑽頭不夠利便會磨擦生熱,造成結構破壞。(過去有人用火烤直傳動軸其實是有副作用的)
碳纖維只怕側向剪力,因此鑽洞要快,打磨也要快,絕不能在同一定點施工太久,不然樹脂軟化後碳纖維有韌性便切不斷,惡性循換更難加工。
反正動作快就沒問題,鑽頭夠利快速鑽下去形狀就漂亮。
0.8mm 鑽頭隨便鑽洞,即使中心點不準也能用,再用銅線或更細碳纖棒穿過就好了,但碳纖棒容易碎裂不好拆除,還是銅線好用。
碳纖主軸加持後重量更輕盈了, 不到92克!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pJnZ8EsIrIWsai3FYn11dJYjkQ-nAdEnQYVNBvnGAto6WkYvWnYHgpNJGzS9oqA9zyDZfDyH9ngBZZ2QDExslhpYQLRjmilNgT5aEUQNS52wn5ZM2chWumDp1L25qkuRqBdQ2QOyd18nD/s1600/120905-15.jpg)
不過飛起來沒有驚人的差異,只覺飛得很輕鬆,轉速不快但動力一直都夠用,緊急時拉一下就回魂了,即使掃到草地也可穩穩回升,很輕鬆有趣的飛行!
這段影片展示了極致的輕量化及消除磨擦力的完美結果,這台飛了半年多的 02S 原廠馬達、電變和電池,使用老電池也能像這樣飛7分鐘,飛到浮不起來為止電壓剩下 3.56V,回充 770mah,讓人跌破眼鏡的性能與效能。
這裡要再一次稱讚 02S 原廠電池,手上那麼多電池從沒見過這麼勇猛的,即使海波浪也沒這麼有凍桃。
手上六顆從新品開始就經常性的過放到 3.6V,通常可回充近 700mah 電量,至今每顆電池飛了少說超過一百次,雖然出力已稍衰減,但容量依舊很大,甚至幾次飛完忘了拔電池放到隔天,電壓剩不到 1V,靠 UNA6 聰明的涓流補救設計,每顆電池都成功救回來,而且性能依舊出眾,現在也分不清哪顆曾經死過,因為看不出差別。
海波浪雖然強,但這種過放問題對電池傷害很大,只要完全過放後就一定報銷,其他雜牌更不用說,飛一次衰退一次,往往飛幾十次就報銷了,特別是那個長命牌。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YpXkDYHyjDWonhvq7xM0nMB50RKBImLAP_32sLOIdfKCbbAmiP4KChp7T1vdWjEsVY6SDE6FFN2mV5yJhLmrm6eLbDgyeW109EQhwlXNYIUotqhUstoSSXffq7ToCI8hc-LnyHFi6Z3Ez/s1600/120905-16.jpg)
不過碳纖主軸問題不少,剛裝起來就覺煞車頭有點歪斜,大概我把主槳平衡太好所以轉起來沒有明顯振動,但是摔兩三次就可看出震動了。
雖然拆下碳纖軸後看不出明顯外傷,整支丟到桌上還有清脆的鏗鏘聲,但主軸已可扭轉,而且連續兩支都一樣情形,看來還是用回金屬軸才好。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JaB_CsDzOiOnVp273DTtmi2anSzUKbzzzTaDLQX5rEofWYc4oIHyTfv8jvWuk8wFaRGb_4fDw-93jRJSInFPiiIB2avRAbJUH1R5AwVQbyGzqgZwe5uUou33JZb9rSsQLckZjEBtmkGOt/s1600/120905-17.jpg)
輕量化並且好飛的主要功臣是 130X 槳,早先還試過高速槳,然而和我以前用重槌一樣,螺距量變小,而且動作有點遲鈍,不適合我這種猛爆風格,還是用一般槳就好。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t6Axc885wXk0tD9EraBoc8HNoyDG0CeUrkZuL4QYpDr52QglEkL85ls0YHLjmtscV6Uhv4TIIJUhcEQgpu2ihftsP41zL9kfdAabJTJxcCdDsBINIH4qEfaQg-8q5RzgRuRgYyMNp05bm/s1600/120905-18.jpg)
終於等到黃色槳來配 Yellow Bird,和橘色槳一樣顯眼,更適合我的快樂鳥頭罩,飛起來真的是快樂無比!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OjJdyVjWpSPEA0GXvahM3856wSaahdSC9N5ekxUOVcd1abcRh1Z42810x-F56LBGiGoW0ZblZHcXZc1Z-lhvccki1PK5O2wSm6nrFTmohTB2U9pAQkYaorhHKi8GteeugyLHxnOD0Ga7k/s1600/120905-19.jpg)
快樂的泉源除了越飛越好之外,投影片頭罩+百分百噴漆+UHU黏膠,這也是夢幻組合之一,因為摔不壞,每摔一次就等於賺到一次,偏偏他超輕又超便宜,真是佔盡所有便宜了。
現在只剩鎖尾稍稍不滿意,其他性能我又夫復何求呢?真是快樂似神仙啊!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E0ASRNQqp9L-17rW2PODmj72irXFn8wP965Mj9EtOpmiD_4VYdnTEAIRcnasICrvX8JIuU8AXbTT6Zch1phKt85YgqrlbAz7XUiftMjYloPqQckzDVlU-X0e_-tkC-nrYhr96rRNy2Ka2/s1600/120905-20.jpg)
回覆
- 1樓ej大真是厚織而薄發,等您新的文章都快望穿秋水了。
真佩服你每個禮拜都有精神衝擊新的想法,小弟也要
想辦法跳出框框,不能總在舒服的地方待著。
那個黃銅管的建議應該是別人的,您記錯了。倒是
那個烤碳纖軸的人就是在下。 - davidlitmanen 於 September 7, 2012 04:46 PM 回應 | 來源:140.114.94.153 | 刪除 | 設為隱藏
- 2樓嗨 黃大哥好久不見,不知你現在過得怎樣
- a1987777
於 September 7, 2012 07:00 PM 回應 | 來源:111.246.68.236 | 刪除 | 設為隱藏 | 檢舉
- 5樓sorry,我又想到一個鬼主意,主軸可以用不鏽鋼空心管如法
炮製嗎? - moli 於 September 8, 2012 04:41 PM 回應 | 來源:111.249.66.151 | 刪除 | 設為隱藏
- 6樓前輩的D02S真的是登峰造極了呀!
我那台D02S目前用原廠電池設定5:50,全程idle亂亂翻下來,電壓
都還有3.73V上下,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 ~~~
看了這一篇心又癢癢要改機了....Orz
請教一下橘色矽膠條哪裡可買到?
感謝您! - kakkoii12 於 September 10, 2012 08:01 AM 回應 | 來源:111.80.60.125 | 刪除 | 設為隱藏
- 7樓= =我也有白毛了,哈哈,畢業也兩年,時間過真快
- a1987777
於 September 10, 2012 01:16 PM 回應 | 來源:140.134.210.18 | 刪除 | 設為隱藏 | 檢舉
- 8樓哈 是阿,我現在幾乎很少玩,應該是別的壓力害的,目前要
找人生工作方向,不太適合玩,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安心玩的時
後,黃大哥還有繼續玩,最近我再台灣RC,看到製作像真機
慢慢萌芽,這都是你的功勞,雖然沒在涉略,看到還是挺開心
的,說真的! - a1987777
於 September 10, 2012 06:46 PM 回應 | 來源:111.246.70.238 | 刪除 | 設為隱藏 | 檢舉
- 9樓事非經過不知難,自己飛過一遍再看過大大的影片才了解究竟
3D在飛什麼。那些動作大大連貫得真好!
看您摔在地上撿起來就繼續飛,我的只要倒摔就要重鎖主軸固
定環,頭摔馬達就會滑開要重調齒輪間隙。請問您鎖得很緊
嗎? - davidlitmanen 於 September 12, 2012 10:46 AM 回應 | 來源:1.169.158.221 | 刪除 | 設為隱藏
- 10樓請問ej大大,頭罩用投影片印出來後,才發現...細阿,白底
要去哪生...@0@" 暈死...
現在小弟的鳥頭是透明的~~ ><
白底要怎麼弄呢? - zidane0623 於 September 13, 2012 11:25 PM 回應 | 來源:118.171.239.62 | 刪除 | 設為隱藏
- 11樓EJ大,我又有鬼主意。關於增加Slipper clutch摩擦力的材
質,我想到桌球拍的拍面。以前有打桌球,黏性好的拍面可以
增加不少摩擦力,我手工技術不佳,如果EJ大有興趣,我可
以將舊拍面寄給EJ大測試(地址可以在RCTW送短消息給我)。 - moli 於 September 14, 2012 09:05 AM 回應 | 來源:221.120.64.99 | 刪除 | 設為隱藏
- 13樓那百分百是選購白色的囉?
第一次DIY這種東西,還很多不懂得~哈哈 - zidane0623 於 September 14, 2012 02:44 PM 回應 | 來源:118.232.92.148 | 刪除 | 設為隱藏
- 14樓阿~忘了問,百分百噴漆是要噴在哪一面呢??
噴在噴墨印出來的那面覆蓋上去嗎?還是另一面光滑面? ^_^ - zidane0623 於 September 14, 2012 02:50 PM 回應 | 來源:118.232.92.148 | 刪除 | 設為隱藏
- 15樓^_^ 感謝ej大,今天拿剛到貨的噴漆試試,感覺很不賴
店家出貨速度真是有夠慢.... - zidane0623 於 September 19, 2012 11:46 PM 回應 | 來源:114.27.69.147 | 刪除 | 設為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