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9

070928 自製52發光槳


看過其他大機有現成夜光槳可以買,飛起來真是漂亮,事實上我剛開始飛的時候就陸續加了頭燈、側燈、尾燈,唯獨最重要的主槳沒辦法,而主槳若無法發光基本上是無法夜飛的,光起降動態就很難掌握了!

前陣子看過別人 DIY 發光槳,那時就想好怎麼改了,昨天在我終於解決飛行高度不穩的問題、飛了幾趟超平穩停懸後,心情大好,順勢花點小時間自製一下。

首先在電子街買10塊錢一顆的超高亮藍色和紅色LED(紅色一顆10塊錢真是坑死人不償命),然後用很細的漆包線焊起來,再拿透明PP膠帶簡單貼在主翼上就好了!


電池座從報廢電腦上剪下來用,舊電池沒電了只好買新的CR2032。電池座中間鑽個洞剛好鎖在旋翼頭頂上,看起來好像偵察機上的夜視快球。

紅色LED壓降2V,串顆75歐姆電阻電流12mA剛好,亮度很亮;藍色壓降3V所以直接接了,雖然電流才2mA,但亮度勉強,我並聯兩顆增加亮度,最後再把漆包線黏到電池座就OK了!


呵呵呵,轉起來和專業發光槳沒兩樣,電池座看起來簡直像是原廠附件,最重要的是重量沒增加多少、平衡沒跑掉、昇力沒影響,加上機身上的前中後LED,52夜飛也很帥!


因為我怕打壞不敢把LED放在主翼前緣,只貼在翼上方,這樣在旋翼下不容易看到光線,於是改貼到翼後緣,把LED朝後方照射,這樣飛高也看得到了!



呵呵,沒想到這麼小台也能有這種享受啊,有空準備夜飛去也!



2007/09/27

070926 52# 操控性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 52# 不好操控,真的這麼難嗎?

前幾天心神不寧不小心摔斷尾管,本來有點鬱卒,但修復過程蠻有意思的,不但自製尾管越做越順手,腳架補強後很堅固,連原本以為無刷馬達快掛了會發出淒厲的叫聲都被我弄好了(其實是尾齒輪間隙太大發出來的),修好以後的聲音簡直像渦輪引擎一樣迷人啊!

新的主軸和橫軸好像材質比較好,連摔了5、6次都沒半點彎曲,唯一困擾我的就是起飛瞬間會跳起來,這問題困擾我許久,也試過調整參數避開,無奈還是偶然會發生。

利用沒裝主槳的時候試試看CCPM伺服機運作情形,這才發現某顆伺服會偶然跳一下。心想許多人都有這情形,難道無刷干擾或是伺服快完蛋了?

檢查過程這才發現,原來是插頭接觸不好,造成伺服機偶爾跳動,雖然才小小跳一下,但起飛的時候就可能摔機了,....這又是一個讓我哭笑不得的原因,因為他不知讓我摔了幾次啊!

終於一切整理妥當,試飛的時候真是感動,原來起飛可以這麼順、停懸可以這麼穩,真想去撞牆,虧我前面還貼了許多影片,原來讓我飛行時戰戰兢兢的不安定感竟然是這個小小環節造成的。

上次有人說 52# 需要一直調整手都不能離開,那我就拍個影片來看看有多難、能不能放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5SF1voSKcA

雖然可以放手,但好像還是不大穩,隨時需要調整!我是覺得OK,難道大機在小房間裡面飛就不需要一直微調嗎?

趁熱搬張小沙發以來起降,厚厚,只比機身長一點,那個表面效應範圍很小,降落要很小心!


飛起來還好,這台 52# 應該接近最佳狀態了,可以慢慢逼近目標,慢慢降下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Y3G9Sh2NxQ

看了影片,發現水平位置可以很平穩,但高度就沒那麼好控制了,所以側面看起來有點跳。


2007/09/20

070919 我的鋰電池



這是目前為止用在這台 52# 身上的所有電池,依序為:

ST 1000mAh/15C(24次), TB 1300mAh/6C(29次), TB 1300mAh/6C(29次), Fullymax 430mAh/25C(13次), Fullymax 430mAh/15C(已報廢), 原廠270mAh(已報廢)

雖然我剛入門不懂鋰電,但至少也看過很多文章,知道不能過充、過放,也知道要控制各CELL壓差,但是右邊三顆還是相繼完蛋。

為什麼會壞呢?直到第三顆蒙難時才警覺,52#附的充電器好像才是元兇,因為只要充飽電沒拔下電池放過周末,隔兩天再來看的時候第一或最後一個CELL就會變成 0V!

心痛啊,尤其是富美力哪兩顆,小小一顆就要700元,飛沒20次就報銷,滯空時間也短,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了!

(對了,既然兩顆一樣的電池都只壞一個CELL,那分解重組應該還能拼一組來用啊,有空要來試試!)


52# 原廠電池很小很輕,全配只有 139 克,可能是為了避免電刷馬達燒掉才這麼用。

現在用的1300還是1000都差不多80克,讓起飛重量達到 210 以上,雖然笨重了點,但無刷馬達夠力,飛起來也是一樣嚇嚇叫,而且一趟都可以飛20分鐘。

看其他人飛直升機好像都6~8分鐘而已,越大台越耗電,好像很少人像我把飛直升機當作飛滑翔機一樣哩。難怪我出門時飛第二顆電池時就會開始飛得越來越危險,因為飛到第二顆已經連飛20分鐘以上,注意力開始分散了!


好玩的地方是這三顆電池容量不同卻能飛相同時間!

ST 那顆1000mAh/15C 電池甚至比 TB 電池還重一些,體積也大一些,最重要的是高電壓和低電壓的出力變化小,所以飛到後段還有不小的出力!
反觀 TB 1300mAh/6C 雖然容量大,但後段低電壓時的輸出電流小很多,雖然也能停懸爬升飛航道,但比較軟力!

相形之下 TB 電池標示顯然不是很實在,而且輸出總功率看來比 ST 還小很多,看起來 TB 電池真是一無是處!

不過看到售價,局勢又逆轉過來,因為 TB 一顆只要390元,而 ST 竟然要800元! 本益比似乎對 TB 有利!

不比不知道,比過才知各有千秋,想要飛快就用 ST,想要飛穩就拿 TB,其實也不錯!


這三顆電池有記載的飛行次數共 82 次(還不包括活化5次),算算竟然有 1640 分鐘,如果加上沒記到的、活化、前電池,總飛行時數應該超過 30 小時了!


題外話,大部分電池的分壓充插頭都很兩光,因為JST接頭本來就小,夾線的時候很容易沒夾好,有問題的拉幾次就掉了,我已經處理過好幾次了。
對我來說當然沒問題,可是那些不大懂電的人豈不是一天到晚被耍著玩?也難怪有些電裝的風評不好了。


2007/09/19

070918 華科爾發射機WK-0701設定



到現在還是用華科爾原廠電裝,這個發射機和接收機有點個性,可以設定的項目也不多,但是了解之後還蠻方便的。

個性一:尾馬達PWM怪怪啟動法。

怎麼說呢,理論上開機時油門開大,馬達就應該有輸出吧。然而並不是這樣,不知是甚麼保護邏輯,即使油門開最大,主馬達和尾馬達還是沒輸出。
剛開始玩的時候好像也沒這樣,直到有一次怎麼都轉不動時,以為MOSFET壞了,還特地網拍了10顆7413來換(接收板上有3顆),結果還是一樣。

就在絕望時不小心碰到油門微調開關,結果就轉起來了,頓時頭暈目眩,竟然被這傢伙耍了.....
不過用久了還蠻方便的,像現在用無刷不受MOSFET管,所以開機調雙槳和平衡時,只要不動到微調開關,尾馬達就不會轉,尾槳比較不會掃到手指或是桌面。

個性二:尾馬達轉速受到開機時油門位置的影響。

這也是不久前才發現的,雖然開機時油門通常都放在最低位置,可是有時候不小心開大了,啟動後尾旋翼轉速就會超快。
實在不懂這有甚麼用處,總之發現轉速太快的時候,就是拔電池重新啟動就好了。

剛剛把調整項目試了一遍,在這記錄起來,免得以後忘了:(原廠說明書寫得不是很好,有些定義不容易了解)

================================
DIP10:螺距鎖定/調節 -> V1=3, V2=0
================================
V2調整螺距斜率(相當於改變最大移動量),V1調整OFFSET。

V2=0,最大螺距角夠大,升降夠力但不至於太大太靈敏。

V1=3,將油門曲線下移一些,讓油門在50%的時候剛好有一點點微弱升力。雖然V1=0時螺距正負比較對稱,但我用大出力電池時,在離地瞬間會有突然跳起來(應該是那個點的線性不好),而V2=3把線性向下拉,遇到那個跳點的時候浮力還不夠,這樣就避開了。(這也是很奇怪的調法啦)

=======================================
DIP11:油門曲線&舵機指數曲線 -> V1=6, V2=3
=======================================
V1調整油門曲線,V2調整伺服器輸出曲線

V1=6,這樣在停懸和起降時油門比較不那麼靈敏,飛行高度比較穩定。另外還有額外奇怪功用,當V1=0時,急速下降尾巴會偏右,V1=9時,快速爬升時尾巴會偏左。雖然這和混控比有關,但混控調不出來,可能和油門曲線也是有關係吧!總之V1=6比較均衡,急速升降時尾巴偏移量較小。

V2=3,這樣在停懸時可以更精確修正,比較不會亂跳。不過奇怪的是螺距曲線不受影響,而是由V1決定(雖然都是相同的舵機在控制)。

=======================================
DIP12:混控&陀螺儀感度 -> V1=-3, V2=-6~-9
=======================================
V1調整尾舵混控比,V2調整陀螺儀感度

V1=-3這樣尾馬達輸出比較大,在電池有電的時候方向舵微調偏左,沒電時微調偏右,大致左右對稱。雖然加大尾馬達,但仍須加大輸出才能抵消無刷馬達的大扭距。

V2=-6,V2=0在室內是沒問題,但有風的時候擺動非常大。V2=-6只是剛好不會擺尾,風大的時候-9比較穩定。


剛剛拿 ST 1000mAh/15C 那顆電池測試,終於比較聽我的控制了,不會再忽然跳起來嚇死人了!


剛剛翻閱說明書,實在夠簡陋的,而且有些地方中英文不同,英文寫12歲以下禁止操作,但中文卻寫14歲,看來大陸小孩手腳比較遲鈍,比外國小孩晚2年發育啊!呵呵呵!


2007/09/18

070917 第二次航道飛行



用PCB自製機身後,明顯的改善軟骨問題,馬達固定更穩了,尾管不用再綁電線,連腳架都變堅固了!

上次測試接收距離後,想想還是把天線拉長一點比較保險。另外也把電變重設了一次,讓前進角大些,聽說這樣比較不會咳嗽,雖然我沒遇到,但有幾次動力輸出瞬間斷掉短暫時間,也許是這原因!


又等到星期六無風寧靜的清晨,帶著興奮期待的心情,還有昨天練習對頭停懸殘留的手感,還記得把相機和腳架帶出門,這次我要在那個飛碟盤上起降啦!

架好相機後,二話不說就直接在飛碟盤上起飛了,那個圓形弧度對直升機的表面效應好像有些不利,只要不是正上方,氣流很容易就排到旁邊,機身也跟著滑過去,看來飛高一點垂直降比較好控制!

不過這難不倒我,而且無風的日子對52來說簡直像在飛室內一樣,可以優雅的慢慢起飛、慢慢轉彎、慢慢飛回來,真是太感動了,感動到手指都有點顫抖!

就這麼飛了十幾分鐘,看來對頭停懸真的很重要,尤其飛遠一點看不清楚的時候,所有動作都要在腦袋和眼睛之間反覆檢查核對,如果基礎不夠好,等到發現機身偏掉時要救會更困難!


最近 Youtube 老是傳不上去,改用 Yahoo 放影片看看!

另外讓我感動的還有52雖然小,但是航道飛起來還是有真實直升機的感覺,連螺旋槳的風切聲都有,真是值回票價啊!

[yahoo video]


2007/09/14

070913 華科爾遙控器 WK-0701 --- 到現在才知道

大陸電子設備一直都是大家詬病的對象,我自己也非常沒信心。但這台52這麼便宜,就當作玩具玩,壞了也認了!

倒是使用至今已經5個月了,從來沒遇到過別人所說的 No控、被電等問題,即使天線全部纏在腳架上、甚至無刷馬達和接收器全綁在一起也沒有干擾的問題。更有甚者,我在室內玩的時候從來不拉天線,而且直接插3S鋰電池當電源也沒事,不禁對Walkera肅然起敬,其實他不像其他大陸製品那般品質低落啊!雖然52出廠組裝有點小錯,但不失為一個便宜好用的東西。

不過一直為了這台發射機的設定所苦,苦的是我調起來的動作怎麼老是怪怪的,和說明書講的有些差異,這讓我花費了許多時間調整、研究、歸納,當然期間也因為調錯而損失一些零件。

因為改無刷和尾馬達後陀螺儀和混控變得很重要,最近一兩個月以來我都是用自己歸納原則調整(因為和說明書講得都不一樣嘛),最後終於把尾巴搖擺和尾馬達輸出調好了(用我自己的方法)。另外也無意中發現DIP11左旋鈕可以調整靈敏度,真天殺的,說明書怎麼不是這樣寫的呢?(試驗過程調過頭還摔斷主軸...),左岸東西真是精彩有餘、正確性不足啊,怎麼連說明書都寫不清楚呢?

為此特地上網查了一下,咦,怎麼沒人發現有問題呢?怪了!

隨意又看了一下說明書,裡面V1和V2旋鈕的定義還是一樣怪啊,簡直就說反了嘛!

這時我把遙控器拿起來重新看了一下,什麼,V1在右邊、V2在左邊!

...沒看錯...真的是這樣.....我從頭頂涼到腳底...原來我一直看反了...反了五個月...還把機子調到可以放雙手5秒的程度...我..說不出話了.....

重新看一次說明書,嗯..完全正確,就是這樣,和我歸納的結論一致,嗯..原來DIP11 V2叫做伺服器指數曲線,我終於懂了!

五個月來一直被尾馬達所苦,為什麼我很難鎖住尾舵,因為我都把左邊(V2)當作混控輸出,原來調右邊就好了,難怪別人用小馬達就鎖得很好,小馬達直驅也沒問題,而我為此試過直驅、換過大小馬達.....無言了....懺悔中....



2007/09/12

070911 開始航道飛行

雖然曾經繞圓飛過,但是每次都非常驚險,而且一旦反轉就飛得很奇怪,這和模擬器一點都不同,雖然我在模擬器上隨便亂轉也能救回來,但實機畢竟有很大差別。

所以下定決心,把對頭停旋練到收放自如再來飛航道吧!

重新裝上練習架,開始在客廳苦練。

奇怪了,明明調到可以放手的程度,怎麼一逆向飛就甚麼都不同了,飛起來和最初練停旋一樣,東飄西撇,高度也抓不住,原來對頭停旋還有這麼多差異啊!

就這麼慢慢重新開始,持續了兩個禮拜飛了大約15顆電池量(每顆約20分鐘),終於讓我建立逆向的反射動作了,看來可以到外面試試看了!


不過星期六一早我就發現機頭有點軟軟的,機身主板似乎斷了,還好把外殼裝上去還有固定的效果,就先這麼飛吧!

7點來到我的飛場,就這麼開始練航道了,雖然剛開始不敢放膽飛,總像是在練停懸一般,後來膽量越來越大,也慢慢抓到要領,終於開始圓形繞圈和飛8字了!

呵呵呵,用大陸爛機加上沒有人教也能飛到這樣,真是既興奮又感慨啊!興奮的是我也能在天空翱翔,感慨的是飛行披薩那裏沒甚麼人理會這些大陸爛貨,更沒人看好用這麼小台的電直來學飛了。

不過就和以往一樣,高興的飛了快40分鐘之後,一個恍神,瞬間忘了機身動態在哪裡,於是我的52就從3、4層樓高的地方俯衝到地面,危急之中我也不知道做了甚麼事,就聽到砰的一聲機頭罩飛了出來,機身看似扭曲了,天啊,難道是農曆七月好兄弟在搗蛋嗎?

奇蹟發生了,從這麼高的地方摔下來竟然槳沒斷、軸沒歪、腳架也完好,真是太神奇了,大概是我的動作有救到,另外有裝練習架的關係吧!

唯一有問題的就是機身了,這次斷到連機頭罩裝上去都沒用的程度。

本來還在考慮要買零件來換,但實在手癢,自己用鋸子、銼刀和刀片把沒用的PCB切來做做看,看來比想像中容易!



只是純手工不好抓位置,而我只有圓形銼刀,磨起來有點像狗啃的,還好位置大致正確,玻璃纖維還蠻容易加工的,不過一般PCB板厚1.6mm,中間固定翼和尾舵固定塊需要磨成1mm才裝得下!


馬達裝起來齒輪平順度比原來好了許多,不再有卡卡的聲音了!

倒是玻璃纖維沒辦法折彎,所以裝起來前面高了一截。不過把前固定塊削短些就好了!


最後把接收機那段機身接起來就很完美了,比RC Groups上面看到的自製玻纖好多了,接收機不會太高頂到機頭罩、前腳架也不會太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