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1

120731 終極解鎖 V120D02S



V120D02S 飛了半年多,從以前的文弱書生慢慢轉型到今天的性格猛男,越來越給力,越飛越快活,不知覺早已拋下 EP200 及 HK250 多時,野獸關了一年半還沒開閘,就算新出的 130X 都吸引不了我的目光。
反觀網路上數落 02S 文章不在少數,一般評價都說這台只適合有點基礎的入門練習機, 有穩度卻不夠跟手,沒動力也不能激操。
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言蜚語,許多人還在困苦掙扎要不要轉換跑道,其實沒那麼糟、沒那麼難,稍微整理一下就很好飛了,不用花大錢改裝或是不斷升級,好好發揮他的潛力比較實在。



確實我剛入手的感覺跟大家一樣,還不錯的機子卻難登大雅之堂,動力不如人、三軸不如人、連自己力捧的耐摔度也沒多神奇。
隨著我的飛行技術慢慢長進,開始練習後退飛行及激烈 3D 後,益發覺得 02S 的不足,嚴重的地方有三個:

1. 動力不足
2. 自旋不穩
3. 鎖尾不佳

與 02S 磨合半年後,直到最近才把所有謎團解開,雖然性能不至於突飛猛進,但已可納入一流飛行器之列了。

先看影片,這台是原版 02S,馬達、電池、槳、尾管、機身和腳架全部都原廠,只換了頭罩、傳動軸、尾管固定桿和尾鰭而已,動力感覺接近 Blade 130X,和一般人印象中的 02S 有不小的差別。



動力沒增加,噴度卻能增加的原因可想而知,不外消除摩擦並且減輕重量。

減重比較容易理解,換頭罩減1.4克、碳纖傳動軸減2克、換尾鰭減1克,即使額外加了一些腳架補丁和膠水,總起飛重量約 96 克,當然比較有力。
(華科爾 New V120D02S 規格標示終於誠實的寫下100克重)



至於減少摩擦力則是一門大學問,簡單來說,只要有接觸點就有摩擦阻力,而一點點微小的摩擦力只要乘以轉動速率,少則 4000倍(主軸轉速),多則數萬倍(馬達和尾傳軸轉速),可以想像影響有多大了。
記得以前曾經教過,先只裝尾軸,再裝傳動軸,再裝大齒,最後再連接馬達齒,每個動作都可單獨找出磨擦力的存在點,依序排除就能抓光所有 BUG。
但為何依照這個心法排除摩擦力後,還是沒有我的機子這種動力呢?

尾軸固定套太長會繃緊兩顆法蘭軸承造成阻力,那麼磨短固定套就好了。
B、C傘齒靠太緊有阻力,把B傘齒往機頭方向推到底就鬆了。
A、B傘齒夾太緊也會對軸承壓迫產生阻力,調整A傘齒位置就好了。
主軸固定套壓太低會對主軸承壓迫產生阻力,適當緊度就可以了。
馬達齒比較簡單,用看的轉一圈就知道間隙夠不夠。

大部分人都能輕鬆做到以上步驟,唯獨一個最不容易調整的地方漏掉了,卻是每台 V120 幾乎都存在問題的地方,那就是->主齒輪和A傘齒的磨擦。



V120 最讓人稱奇的地方就是在細小的方形尾管內塞了一根傳動軸,看起來精巧簡單的設計卻藏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A傘齒正確的安裝位置應該直接貼著小軸承(綠線和紅線重疊),如此才能準確的控制A傘齒和主齒輪的間隙。
然而有許多因素會讓A傘齒往主軸方向移動,因而和主齒輪間隙變小而產生磨擦力。

1. 為了讓A傘齒不要迫緊軸承而故意拉開的間隙。
2. 尾管太短造成傳動軸切溝 (黃線) 把A傘齒推離軸承。
3. 組裝時尾管未塞到定位(藍線),裝好之後尾管又向前擠壓到定位。

其中以第2點最容易發生而且最嚴重,只要尾管短了1mm,馬上產生巨大的磨擦力。

確認A傘齒就定位只是先決條件,位置準了調整主齒盤間隙才有意義。
檢驗方法也很簡單,合上主齒盤(不需上插銷),分離馬達齒,用點力量壓主齒盤轉動看看,如果有沙沙的感覺就有磨擦力。

根據我的經驗,A傘齒就定位後和主齒盤幾乎都存在些許磨擦。

解決方法還是用鋁罐做墊片,每片0.1mm墊在主軸軸承和主齒盤間,如上圖主軸軸承上就有一片。
墊完再轉轉看直到沒有沙沙感,通常墊一片就夠,偶爾墊兩片。
墊完有個小缺點,就是摔機比較容易掃A齒,因此墊越少越好,或者犧牲一點動力,讓它存在少許沙沙感。



看到這裡磨擦力問題應該都解決了,加上機體減重的加持,每台 V120D02S 都應該有我的噴度!
最棒的是到目前為止都不需花大錢改電變、馬達和電池就做得到,原廠動力便足夠做一般 3D 動作。

自旋偏移問題主因可能是華顆爾程序不夠高明造成,但也不能忘記機械引發的問題。
1. 軸傳動系統不可避免會造成尾管扭轉,當動力由B傘齒轉到C傘齒時,負荷越大則扭力越大,只要尾管不夠堅硬就會順時鐘扭轉(從尾巴往前看)。
2. 接收機外殼和機板間有空隙,機板容易傾斜然而從外殼卻看不出來。

自從 V120D02S 的尾支撐換成 1.5mm 碳纖棒後自旋偏移問題少了一些,摔機後尾管也比較不會裂。
而我把尾支撐加長後效果更好一些,後段幾乎不曾裂開(都裂最前面),可以減少重負載時尾管扭動情形。
此外小心檢查接收機有沒有水平,不平當然自旋會偏。

最後還有一個小發現,重心偏後一點自旋比較不會偏移,很奇怪的方法,但卻有明顯效果。
調整電池位置就可調整重心,不過調多少要自己抓,正逆自旋都試,直到兩邊偏移等量就好。
影片裡面自旋很輕鬆,雖然繞久了還是有點偏,但已經比以往好多了。



最後是一直困擾我幾成夢靨的鎖尾,雖然 02S 已有系列機種裡面最強的鎖尾效果,但 3D 飛行時則不定時就會中招,只要快速後退飛行就得小心翼翼,隨時要有機頭倒轉180度的準備。
當然,飛洗碗公、後退八字這些動作時尾巴會滑溜角度不好抓,只是相形之下這些救得回來的都不算大問題。

以我 EP200 的經驗,尾陀螺感度若能拉高,鎖尾效果會變好。另外尾伺服速度太快容易金魚尾,則感度無法拉高。
依此原則試過幾種方法都沒有明顯效果:

1. 伺服擺臂加長:金魚尾變嚴重,感度必需降低,因此滑溜感沒有減少。
2. 換便宜的3.7克舵機:便宜的速度明顯慢了許多,結果反應太慢,變成鯨魚尾,慢速大幅度擺動無法消除。
3. 加長尾管:減輕了尾槳負荷,鎖尾效果似乎只好一點點,滑溜感依舊。
4. 加長尾槳:增加尾槳風量,鎖尾效果再提高一些,鐘擺時能提供更大出力而不擺尾。但依舊有些滑溜感,倒轉180度一樣會發生。

提高尾槳出力確實可以提升3D極限性能,滑溜感減輕了但還是存在,而且槳的比例比起450實在大了很多,因此更損耗動力。
最後無計可施下,還是擬訂了幾種不知有沒有效用的實驗方案,不然前途茫茫看不到未來,難道又要掉入無窮無盡的升級循環嗎?

幾種方案都蠻麻煩的,當然先從最簡單的下手,學亞拓在尾槳夾上加顆重槌。



這重槌和主槳上的重槌類似但用法不同,主槳重槌是把槳拉回零螺距位置,但裝在槳夾螺絲上則會把槳推離零螺距,等於是幫伺服機推螺距。
結果呢?出乎意料的解決了尾舵滑溜問題!

加了重槌以後有金魚尾,陀螺感度從68降到58,原本以為這下一定更滑溜,沒想到竟然體驗到從未有過的尾舵安定感!
注意看前面的影片,高速後退尾巴不再左右飄,而是穩穩的保持角度。
以前洗碗公大概只能繞一圈角度就跑了,這是第一次讓我繞這麼多圈,而且圈子還能越縮越小,即使連續出力轉速減弱了,尾巴依舊聽話的挺在那裏。

非常神奇的功效,我想重槌主要效果是讓尾舵跳過虛位區域,當尾螺距由正向轉逆向時可以瞬間加速跨過,讓陀螺修正可以連續銜接,而不是在0螺距附近有很大空窗,陀螺儀發現不足才加大修正,時效上就差了。



加重槌非常簡單,只要找跟長一點的尾槳螺絲 (Trex 250有1.4X10mm 的螺絲) ,中間套顆主槳螺帽就好了。
這裡嚴重警告,加重槌會增加傳動軸負擔,A傘齒更容易損壞,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大顆的螺帽還要再試看看,太重反而衝擊力太強,曾把螺帽再加高一些,試機時就把A齒磨光了。

至此 V120D02S 的大部分問題都解決了,而且原廠配備繼續用,只動到少許小地方,絕對是CP值最高最划算的方案啦!
至於耐用度大部分都不是問題,只要在草地上飛,主橫軸摔不歪、槳摔不斷,會壞的只有腳架、尾管、傳動軸、A傘齒。



怎麼沒說伺服機齒輪呢?別懷疑,我的 02S 從來不壞伺服機齒輪,或許是我把球頭鎖在最內孔的關係,摔機時力量靠近軸心,撞擊力量讓整顆伺服機脫落而不是掃齒。

現在最大問題就是A傘齒了,間細拉大以後齒輪不再齊根而斷,而是直接磨平,而且尾槳掃到草地馬上就磨光,消耗量很大。
過去因為鎖尾有問題而堅持不用 Slipping Clutch,因為這樣無法判斷是機子本身問題還是離合器滑動造成。
現在終於可以開始啟用無阻力的 Slipping Clutch 了!



早期 Slipping Clutch 做出來的時候靠左右法蘭軸承夾住橡膠,那個方法有邏輯錯誤的致命傷:
不繃緊軸承則無法提供橡膠足夠摩擦力,但崩越緊則軸承轉動摩擦力越大->軸承更容易磨損->間隙越來越大->磨擦力越來越小。當初我也試過一次,除了摩擦阻力外,如何控制橡膠有足夠的摩擦力一直都是問題。

後來美國有玩家做套件販售,並受到廣大好評,我看了圖片也跟著做了一個,在同一顆軸承的左右兩側靠固定套把橡膠夾緊,這樣既能輕鬆控制磨擦力,而且完全不會有摩擦阻力問題。

唯一最大的問題是中間那顆固定環,要找顆螺絲鎖得進去,又不能突出固定套的外徑,EP200 的 2mm 內六角螺絲勉強可用,但高度要磨掉50%,結果只剩兩三圈螺紋,要不滑牙還真難。
我只成功一次,摔到尾軸彎曲要喬正的時候,拆開後就再也鎖不緊了,下次要好好拿捏螺紋深度和螺絲膠的用量。



至此我的調機大補帖已經講述完畢,就醬簡單,沒多少花費,剩下的都是日常慣用調整手法,相信大家都能發揮 120 的最大潛能。



倒是這週飛過張無忌的 Blade 130X,手感沒問題,就是動力柔柔的,怎麼 2S 比我的 1S 還弱啊?
另外幾位 120 玩家也是好學不倦,改電變改馬達改電池....,但機子還是不噴。
所以別再說 1S 動力不夠、原廠不好,問題出在怎麼調整怎麼搭配,一昧追求大功率大出力不見得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星期日在新竹看 M 大飛一刀未改的全原裝 MiniCP,那航線之優美一如他飛亞拓 450 或 500 一樣,雖然碳刷馬達動力很弱,只要不去逆天行事,依舊是一台很有樂趣的好機。

RC是拿來玩的,不是拿來嫌棄的,找到優點好好享受自然玩得開心!
接下來要好好享受玩機子的樂趣了。




回覆
  • 1樓
    ej大
    自從入手D02以後到現在,看您的文章終於有一種原來自己也
    這麼做過的親切感,特別是調整磨擦力那段。
    我很不解為什麼您要把金屬傳動換回碳纖,雖然偷輕但材質上
    真的對鎖尾有很大的影響。我甚至懷疑您的尾重錘,雖說有可
    能如您所說可以穩定螺距,但小弟認為更大的原因是穩定轉
    速。這個部份說不定用金屬傳軸就可以搞定而不需要透過尾重
    錘甚至犧牲掉A傘齒的耐用度。因為碳纖在傳遞扭轉力的時
    候,您也知道,會有一個延遲,尤其是尾舵有負載的情況。雖
    然只是很輕微的延遲,但激烈動作的瞬間就造成了滑溜感。尾
    重錘可能只是把轉動能量直接儲存在尾舵,進而分攤碳纖的負
    擔。如果是金屬傳軸由於變形量小,動力傳遞較無延遲或許就
    不需要尾重錘了。
  • davidlitmanen 於 August 2, 2012 01:44 PM 回應 | 來源:114.34.216.62 | 刪除 | 設為隱藏
  • 換碳纖傳動軸是一個月內的事,之前堅持用金屬傳動軸就是怕碳纖軟,但用金屬飛那麼久,鎖尾一直都不理想,特別是練習倒飛後退時,因鎖尾問題摔機無數次,忍無可忍才開始改尾部件。

    碳纖傳動軸摔過才會軟軟的,我平均2週換一根新的,通常都是最前端爆開,一根十幾元的碳棒多換幾次無關痛癢。

    當然,不加長尾管、不需要噴勁還是可以用金屬傳動軸。
  • 版主 於 August 2, 2012 03:36 P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2樓
    那就說得通了,
    金屬傳軸->太短鎖尾不夠
    加長尾管得用碳纖傳軸,
    碳纖傳軸->太軟鎖尾有延遲
    尤其加長的碳纖會讓扭轉的楊氏系數降低,變得更延遲。
    所以用加長的碳纖配合重錘解決負載延遲問題。
    按照這樣推想,不如試試看自製金屬加長傳軸,拿掉重錘
    以免掃齒怎樣。
  • davidlitmanen 於 August 2, 2012 04:12 PM 回應 | 來源:220.132.236.75 | 刪除 | 設為隱藏
  • 裝金屬傳動軸時就已排除阻力等問題,雖然不存在傳動延遲問題,但快速後退時尾巴就有漂浮感。
    在則尾槳轉速超過20000rpm,即使傳動軸被扭轉一整圈也不過0.003秒,絕對比伺服機速度快。
    因此我不認為傳動延遲有多大影響。
  • 版主 於 August 3, 2012 08:32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3樓
    大大給您N個讚!
    不過可以試試看天X賣的一根30元的尾管,感覺比原廠的硬些又
    稍長一點~雖說它軸心圓孔做的微微歪一邊沒有正中心點,小弟
    裝上機子試飛感覺沒任何異樣 @@"
    但是沒在齒盤上使用墊片就能感覺小傘齒咬合就有蠻大的間隙
    了,那還需要墊片嗎 0.0?
    不過尾管上面沒有任何螺絲孔,尾舵機座小弟改為使用塗抹薄薄
    的3秒膠固定前後止滑,要拆的話敲一下就下來了,非常方便~
    也能避免螺絲傷到尾管裂開軟掉。

    尾管與小傘齒部份小弟找時間再來RCTW上PO圖說明一下好了
    ^__^
  • zidane0623 於 August 3, 2012 03:08 AM 回應 | 來源:118.171.232.137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如果沒裝墊片就很滑,可能要檢查主軸下軸承有沒有塞緊就定位或是這顆軸承比較厚,或是您在尾管固定座上加了墊片改變尾管高度。
    我也曾打薄主齒輪上方來調整間隙,後來發現是我在固定座加了紙片填縫隙造成。

    尾伺服固定螺絲只要輕輕含著,尾伺服機不會滑動就好了,尾伺服的力量很小,不需要鎖太緊,摔機後再檢查位置有沒有跑掉。
    我摔機尾管都是從固定座那邊開始裂開,小摔只裂前面,大摔會一直裂到尾伺服那裏才停止,看來我並沒有因伺服固定螺絲而受害。
  • 版主 於 August 3, 2012 08:53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4樓
    扭力的影響不是這樣考慮的,乍看之下轉速很高的確增減一圈
    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應該考慮扭力加減速所作用的時間,我相
    信這個時間會拉的足夠長來影響出風量的穩定性。尤其是累積
    扭變瞬間釋放的時候那個角加速度應該會去影響陀螺儀修正。
    在這邊討論細節是不會有結果的,您以實際行動已經做了很多
    了不起的驗證,後續的討論只是錦上添花,讓我們樂觀其成
    吧。
  • davidlitmanen 於 August 3, 2012 01:25 PM 回應 | 來源:1.163.81.131 | 刪除 | 設為隱藏
  • 您講的沒錯,我忘了延後時間可能拉很長。
    不過即使如此,延後的頂多只有一圈的風量,對陀螺影響還是有限的。

    其實第一時間我的結論是原廠伺服扭力不足,因重槌可以幫伺服機加力。
    最明顯的是後退順時鐘繞圈,當後退速度很快機身傾斜超過45度,此時尾巴有點跟不上搖桿,往往需要打更大尾舵卻只能勉強保持尾管角度,但風向角度稍有變化又瞬間跑過頭。
    有了重槌後這種不安感少很多,看起來就像伺服機不夠力的關係。

    但有更多因素讓我覺得是消除間隙的結果,以往尾陀螺感度低於70,自旋就很難有明顯的煞停頓點,越低越滑溜,不管使用哪種傳動軸都是這種感覺。
    加了重槌後感度低於60,卻有以往感度大於70的頓定感,此時只是停懸小動作自旋就可感覺出來,不在大出力情形下就有,比較像消除間隙的結果。

    到底甚麼因素影響鎖尾我也是推測,大家集思廣益多試多研究,真相就會越來愈清楚。
  • 版主 於 August 3, 2012 02:54 P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5樓
    真是精闢的討論!(怎麼沒"讚"的按鈕... XD)
    對於鎖尾滑溜溜的問題,小弟相信ej大的實驗可行的,因為尾葉
    片本身就搖搖晃晃的了,不知是不是在這出了問題!?
    但同樣的機身只換顆RX-2636H-D後鎖尾果然脫胎換骨,其陀螺
    儀設定都相同為70%測試下,2636H-D的鎖尾非常好、甩尾有頓
    點,不像2622V那樣甩尾一下還會滑滑的,急爬升急降還能看到
    尾巴在那左甩又甩的搖,真騷阿 XD 看似也是它的特色...

    小弟個人感覺把尾葉片夾弄硬(別想歪),不讓它搖搖晃晃的可能
    是比較直接的方式。
  • zidane0623 於 August 4, 2012 12:40 AM 回應 | 來源:122.121.35.65 | 刪除 | 設為隱藏
  • 謝謝提供意見,有機會再來實驗看看。
  • 版主 於 August 6, 2012 08:24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6樓
    阿~讚的紐找到了,原來這麼小 ^^"
  • zidane0623 於 August 4, 2012 12:42 AM 回應 | 來源:122.121.35.65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回覆
  • 7樓
    今天又試了一下,RUDD EXT旋鈕似乎會影響鎖尾性能呢。
    原本是3點鐘方位,甩尾是直接滑過頭根本沒頓點煞車。
    調回12點鐘方位甩尾就有噸點了。
    2636H-D的接收似乎是已修正這種問題了。
    它的鎖尾比較像4#6時代的鎖尾系統。
  • zidane0623 於 August 5, 2012 12:16 AM 回應 | 來源:114.27.71.158 | 刪除 | 設為隱藏
  • 看來有新接收就沒這煩惱了,但我有三顆2622V Orz!

    我也發現了,EXT太大則槳可能超過最大效率攻角,鎖尾能力不增反減,自然會滑滑的。
    前進飛行尾舵往往不會跑到極限,但後退飛行常有滿舵機會,一旦推力不增反減,鎖尾一定怪。
  • 版主 於 August 6, 2012 08:36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8樓
    ej大,小弟反而比較喜歡2622V呢 ^__^
    2636H新版接收,簡單講只適合新手,它的6軸功能在飛行中
    打舵到底則會很緩慢的回正,操控性當然是比較輕鬆一點點,
    雖說6軸陀螺很穩定但其中個人感覺最有用的功能只有定速而
    已...XD,所以不建議大大入手2636H接收,會後悔的...畢
    竟它沒有革命性的大改進,沒那個價值!
    要入手新版接收倒不如直接入手XP12A來刷韌體比較值得,真
    的!
  • zidane0623 於 August 6, 2012 03:19 PM 回應 | 來源:118.232.92.148 | 刪除 | 設為隱藏
  • 難道沒辦法關掉額外三軸?
    話說華科爾2622之前的三軸就會慢速回正,可能手感要稍微調一下。
  • 版主 於 August 7, 2012 08:12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9樓
    EJ大您好,跟您請教Slipping Clutch問題。
    (1)請問"在同一顆軸承的左右兩側靠固定套把橡膠夾緊
    ",這
    樣不是也會加速被夾那顆軸承的磨損?
    (2)請問被夾的那顆齒輪,中心孔是不是要铣成正圓形,靠摩
    擦力帶動固定件,再讓尾軸旋轉?
    謝謝!
  • 於 August 7, 2012 08:42 AM 回應 | 來源:221.120.66.243 | 刪除 | 設為隱藏
  • (1) 左右夾緊同一顆軸承的內圈,因此不會造成模擦阻力模損軸承。
    (2) 是的,中心要磨成圓形,靠磨擦力傳導動力道中間那顆固定環。

    這個結構有個致命問題,就是尾槳受力全部灌注在左軸承,往左推有法蘭軸承外圈撐著,往右拉只能靠軸承黏在尾架上,萬一沒黏好就掉出來了。
  • 版主 於 August 7, 2012 02:51 P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0樓
    回復ej大大,沒辦法關其他三軸
    或許小弟有筆誤…2636接收反而比較像2616v的進階
    版。遇風有抬頭現象…
  • zidane0623 於 August 7, 2012 11:45 AM 回應 | 來源:114.40.51.119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原來如此,看來可以省下升級試驗費用了。

    最近又發現尾螺距變化時阻力很大,每一台都這樣,不裝伺服機用手推拉拉桿都有點阻力,這個問題恐怕比其他因素更嚴重影響鎖尾。
    原來02S尾槳夾球頭預留公差太小,換新的反而更緊,要用球頭鉋刀刮一下才滑順。
  • 版主 於 August 7, 2012 02:57 P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1樓
    謝謝EJ大的說明。
    您說的致命問題,請問如果在clutch固定件鎖緊一點是否可
    承擔部分向右拉的力量?
  • moli 於 August 8, 2012 08:36 AM 回應 | 來源:221.120.2.248 | 刪除 | 設為隱藏
  • 沒辦法喔,除非在中間固定套與右邊法蘭軸承中間再加個套子,才有辦法傳動到右法蘭軸承。

    另外想過一個方法,在左法蘭左邊再加個法蘭軸承,方向和左法蘭一樣但套在外面,這樣就能把尾座夾緊了。
  • 版主 於 August 8, 2012 09:23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2樓
    EJ大真有創意,第二個方法加一個軸承後不知道是否還有足
    夠空間鎖固定件?
  • moli 於 August 8, 2012 01:07 PM 回應 | 來源:221.120.2.248 | 刪除 | 設為隱藏
  • 02S C傘齒加厚之後尾軸切溝卻沒跟著加長,因此固定建鎖上後尾軸沒突出,然而尾滑套所需滑動空間並不需這麼大。
    若把尾軸切溝延長3mm就放得下法蘭軸承了。
  • 版主 於 August 8, 2012 02:08 P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3樓
    瞭解了,等您實做出來喔。
  • moli 於 August 8, 2012 03:48 PM 回應 | 來源:221.120.2.248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再想想多一顆法蘭並無意義,找顆小螺絲把左法蘭鎖死就好啦!
    目前暫不使用離合器,等完整的掌握尾舵狀況後再上,否則很難斷定式離合器磨擦不夠還是機體問題。
  • 版主 於 August 10, 2012 02:25 P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4樓
    Z大
    我原本也是對2636相當灰心 因為在飛航道的時 用副翼轉彎的話
    會硬跟你搶舵修正 最近把十字盤gain 調到最小(七點鐘)發現 副
    翼轉彎時 可以像2622一樣穩定了 惟快速前進時 機身還是會稍微
    上下起伏(不知是否就是所謂的"抬頭") 也或許是昨天下午風粉大的
    關係吧....
  • TOMOI 於 August 15, 2012 04:54 PM 回應 | 來源:111.248.183.180 | 刪除 | 設為隱藏
  • 等你多實驗囉,我還是用2622V就好了,手上總共有3顆!
  • 版主 於 August 20, 2012 08:47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5樓
    回復樓上大大~
    十字盤旋鈕調至7點鐘不會很飄又滑嗎!?
    不過依目前2636狀況來講,小弟是有聽說這版賣相不是很
    好,或許是直接反映了這接收做得很失敗。
    總之只能期待原廠再次釋出更新檔了...
  • zidane0623 於 August 17, 2012 01:47 AM 回應 | 來源:118.171.236.234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回覆
  • 16樓
    請問大大,最近拆修D02S發現這接收器,安裝位置水平或是
    傾斜,都會影響到自旋的姿態,可否請教大大您這方面的意
    見,謝謝您。特別是在安裝接收器該注意的事項。
  • yufan0409 於 August 19, 2012 03:31 PM 回應 | 來源:122.121.191.16 | email | 刪除 | 設為隱藏
  • 陀螺儀沒有水平當然就無法正確修正!
    接收機的電路板和外殼還有許多空隙,用泡棉填平,除減少震動外,才不會外殼水平了而機版歪斜。
    我是用橡皮筋把接收束緊,這樣避免接收或是電變搖晃影響陀螺,缺點是對陣動比較敏感。
    Z大用果凍膠墊高,應該比較抗震。
  • 版主 於 August 20, 2012 08:52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7樓
    謝謝您的回答,下班後馬上重新安裝接收。
  • yufan0409 於 August 20, 2012 09:33 AM 回應 | 來源:122.121.188.175 | email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回覆
  • 18樓
    ej大,我想我大概找到重錘穩定鎖尾的原因了。您是不是都
    用後退飛行來測試鎖尾的好壞?
    重錘使的整機的重心後移,而風壓中心仍然不變。對後退來說
    這樣的流體力學會比較穩,但還不是在穩態。
    詳細的解說我留在RCTW
  • davidlitmanen 於 August 25, 2012 05:51 PM 回應 | 來源:114.34.216.62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又是一篇深奧的研究!
    其實我不喜歡深入探索理論公式,因為對我來說公式研究起來實在太累了,我比較喜歡實做,試試看、大概OK就好!
  • 版主 於 August 27, 2012 09:45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9樓
    逛RCTW見到一連結,亞拓新款尾旋翼夾有一裝置叫做離心錘,可以
    幫助降低推拉尾螺距的力道。見證原本的設計365g重的力道換上離
    心錘後降到230g重。
    http://www.rcmania.hk/thread-3132-1-1.html

    真是無獨有偶,ej大的改裝看來不無道理。小弟拜服了!
  • davidlitmanen 於 June 11, 2013 08:46 PM 回應 | 來源:118.160.196.53 | 刪除 | 設為隱藏
  • 不敢當,我也是學他的,不過我要的不是增加推力,而是減少虛位空窗,增加控制能力而已。
  • 版主 於 June 12, 2013 10:32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