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A1En28zhLHYb5PvswNkWwLhsy8OjYl_HLEg7uVNYiU2R5LV6qGNYHZ7klTP0ETcVQueILMzYjQZDllT45QcN4ZLLBJlX6_gHAEqfp4Y3F580Fw0bf4j8pamWVpxGPjN83CTXiK3SpiJw-/s1600/080825-1.jpg)
現在52已經被店家出清庫存了,為了將來著想,從虎大那裡接手最後一台52!
我自己的52早已"轉大人",很好奇52原本到底什麼模樣、什麼手感!
入手第一件令我驚訝的是,52竟然這麼堅固!
早已習慣我的52那軟軟的骨架、軟軟的伺服機固定座、鬆動有間隙的機身。
沒想到鋁製機身原本是這麼緊實,伺服機、馬達、腳架都很穩固,絲毫沒有半點鬆動跡象!
除此之外,接下來就是一連串問題的開始了!
簡單平衡旋翼後試飛,機子抖得很厲害,剛離地那段時間非常不穩定,就算飛高後也不好操控!
沒想到我覺得很好飛的52,竟然完全變了調,難怪所有人都說52不容易飛!
但憑我對52的了解,我相信一定可以調到好,很想看看是哪裡出問題!
經過一個小時的馴化,終於整理出原裝52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給店家調機都不見得會調!
試機前已經先簡單平衡主槳,十字盤水平微調,所有感度設定全部歸零,但還有下面問題:
1.沒有平衡好:光從主旋翼下手沒有用,平衡桿出廠左右長度就差了1mm,長度調好後還是需要配重。
2.伺服機連桿沒裝好:靜止時兩顆中間偏下,一顆偏上,結果用微調勉強調好,十字盤也不是很水平。
3.螺距太大:正負螺距超過15度,這樣除了高度很難控制外,馬達也很容易燒了,真搞不懂這麼大螺距要幹嘛。
4.油門曲線、轉速有問題:起飛轉速太低了,起飛時很不穩。
5.齒輪間隙太小:主馬達和尾碼達都一樣,轉起來的聲音都悶悶的,阻力這麼大馬達當然更快燒。
6.重心偏後:全部都原廠的東西重心會不準?是為了增加飛行困難度嗎?
感覺後來的品管有比我第一台好些,至少橫軸墊片沒裝反、平衡翼攻角是0度(老52調好機拿到的時候是30度)。
但品管重點不夠多,標準不夠好,才會有這麼多問題吧,這就是便宜大陸貨的老問題!
現在經我初步調好,終於改頭換面,主要調螺距和轉速的搭配:
螺距正負10度對這台138克的52就很夠了。
油門50%的時候只有些微正螺距,不然轉速太低,起飛時很容易亂偏。
油門曲線拉高,快一點到達高轉速。
現在52終於接近我熟悉的手感,打算全部都用原廠零件,試試看飛行效果如何、馬達能撐多久?
看看到底是設計不良還是設定不當,造成52只叫好卻不叫座的原因!
當然,如果沒調機要飛52恐怕只有很會飛的人才有辦法飛起來!
如果只有簡單調機卻沒調好的話,性能和耐用度都會嚴重劣化,對初學者來說肯定是夢靨的開始。
5.齒輪間隙太小:主馬達和尾碼達都一樣,轉起來的聲音都悶悶的,阻力這麼大馬達當然更快燒。
6.重心偏後:全部都原廠的東西重心會不準?是為了增加飛行困難度嗎?
感覺後來的品管有比我第一台好些,至少橫軸墊片沒裝反、平衡翼攻角是0度(老52調好機拿到的時候是30度)。
但品管重點不夠多,標準不夠好,才會有這麼多問題吧,這就是便宜大陸貨的老問題!
現在經我初步調好,終於改頭換面,主要調螺距和轉速的搭配:
螺距正負10度對這台138克的52就很夠了。
油門50%的時候只有些微正螺距,不然轉速太低,起飛時很容易亂偏。
油門曲線拉高,快一點到達高轉速。
現在52終於接近我熟悉的手感,打算全部都用原廠零件,試試看飛行效果如何、馬達能撐多久?
看看到底是設計不良還是設定不當,造成52只叫好卻不叫座的原因!
當然,如果沒調機要飛52恐怕只有很會飛的人才有辦法飛起來!
如果只有簡單調機卻沒調好的話,性能和耐用度都會嚴重劣化,對初學者來說肯定是夢靨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