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RLyVy5kefzU58JTJbubs9nk7qXr9EPDwjiUgjlUOIliPO4-TjSfUMZfLch3TZKPMugnzt8RixARITlE8jHm5vKl2c5DgdhblWU7czb5ZX1DayWHJ8CqvOJyFrposDDlWGoozGFB2mrIc/s1600/100721-1.jpg)
近來花太多時間在搞機械問題,迷失在機械問題上,往往周末到飛場的時後腦袋一片空白,怎麼飛都沒概念,只好照以前的經驗亂飛,技術自然也不會進步!
自從 EP200 摸透後,比較有時間檢討飛行計畫,看我千篇一律的後滾翻,影片看到會膩,於是準備換其他角度切入。
當然一切先從模擬器先下手,連假日在新竹也早起趁大家還在睡夢中就開始練。
我的老舊 NB 雖然 G4 跑得動,但反應速度不是很理想,飛太靈敏的機子容易摔機,於是認真思考發射機的參數設定。
一向都使用飛機模式來連接模擬器,這樣偶爾還能玩玩飛機,只是操控真的太靈敏了,搖桿只移動幾 mm 就可原地翻滾了。
索性改成直升機模式,並把指數曲線調到 30%,沒想到機子突然變超穩超好控制,原來我的模擬器飛不好是因為設定問題啊!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X9E2bQEYzarBkshrTM78AiOkLYed8vM_Z0pIELNNql_kn1bf8CBD16ecPS0PjjjzA6oE1qbdnRXRijTTKSIdcF8rfnybdDIFGMyrvnzrVX1aMOxxIsCx4QR6Yp5qeEo7TNAuDEVkUNI4/s1600/100721-2.jpg)
有了穩定的控制後,開始練習前滾、側滾,當然有機會也要多練練對尾倒飛,這樣在天上不管怎樣亂翻,都有能力快速掌握機子,比較不會打錯舵。
當然一切先從模擬器先下手,連假日在新竹也早起趁大家還在睡夢中就開始練。
我的老舊 NB 雖然 G4 跑得動,但反應速度不是很理想,飛太靈敏的機子容易摔機,於是認真思考發射機的參數設定。
一向都使用飛機模式來連接模擬器,這樣偶爾還能玩玩飛機,只是操控真的太靈敏了,搖桿只移動幾 mm 就可原地翻滾了。
索性改成直升機模式,並把指數曲線調到 30%,沒想到機子突然變超穩超好控制,原來我的模擬器飛不好是因為設定問題啊!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X9E2bQEYzarBkshrTM78AiOkLYed8vM_Z0pIELNNql_kn1bf8CBD16ecPS0PjjjzA6oE1qbdnRXRijTTKSIdcF8rfnybdDIFGMyrvnzrVX1aMOxxIsCx4QR6Yp5qeEo7TNAuDEVkUNI4/s1600/100721-2.jpg)
有了穩定的控制後,開始練習前滾、側滾,當然有機會也要多練練對尾倒飛,這樣在天上不管怎樣亂翻,都有能力快速掌握機子,比較不會打錯舵。
事實上我一直為方向控制所苦,每次練一個新的方向,光培養反射動作就花上半年的時間,那豈不是到明年才能對尾倒飛呢?
就在多次練習後慢慢找出一個要領,就是大腦一次只想一個方向就好,其他的靠反射動作!
例如對尾倒飛時,副翼操控方向沒變,尾巴和對頭正飛一樣(偏掉一點也沒關係),這兩個就用反射動作來修正,剩下的就是俯仰控制了!
腦帶只要想著正飛時搖桿推上則尾巴向上,倒飛時就看機頭,腦帶只想一軸,自然簡單很多。
就這樣,開始對尾倒飛也能偶爾把機子停住了,進步的速度快很多。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J8mmhB1BL2L-N0aWuR63iuR-s8E5jAzakkBrohL9UfdrfDSVNL1R0URAzlFR2yKCfCz_wU-nlooivVKtp3TCsy1k9rmbjuev-g4uVptDTV5tQKQy72Byg5LSV4Lx1mmxYtJm1ZmCC7mU/s1600/100721-3.jpg)
上周六臨時載了一車子人到宜蘭,打亂了我的飛行計畫,滿滿一盒充飽電的電池,放一個星期實在不好,只好在平日清晨去放電。
無奈園道飛場有許多晨運的人,索性回到國稅局老飛場來飛,這裡沒有草皮可以緩衝,那麼就飛高一點好了。
雖然這裡場地實際面積比較小,但前面有馬路,高空甚至能飛到馬路上空,視覺上反而更寬廣。
加上地面很白、天空遮蔽很少,飛機的辨識度好很多,真的非常適合小電直的飛行。
最棒的是很少有人會來這裡!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_RuAkWDm_74eZP2ktQrB61njE_CRCcnOs2SSl-MPu1nhRIO95DE1oQEF2gIwVNFP6bCxNKXHlwfh641wt754cp7GvpfCRdFOTtqr3AAvEuEMWESP05cMUkz7fTc5op1okeD6ESEvvCCo/s1600/100721-4.jpg)
以 4G6 來說這裡的大小真的很適合,剛好可以盡情揮灑,但是 EP200 就要稍微注意了,更要小心不要打到樹、嚇到人!
雖然這裡場地實際面積比較小,但前面有馬路,高空甚至能飛到馬路上空,視覺上反而更寬廣。
加上地面很白、天空遮蔽很少,飛機的辨識度好很多,真的非常適合小電直的飛行。
最棒的是很少有人會來這裡!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_RuAkWDm_74eZP2ktQrB61njE_CRCcnOs2SSl-MPu1nhRIO95DE1oQEF2gIwVNFP6bCxNKXHlwfh641wt754cp7GvpfCRdFOTtqr3AAvEuEMWESP05cMUkz7fTc5op1okeD6ESEvvCCo/s1600/100721-4.jpg)
以 4G6 來說這裡的大小真的很適合,剛好可以盡情揮灑,但是 EP200 就要稍微注意了,更要小心不要打到樹、嚇到人!
可惜我的 4G6S 剛飛不久就發現尾舵怪怪的,下來扳一下尾軸就掉了,看來不能再用瞬間膠黏了,還是換支新的比較保險。
至於 4G6 就很爭氣了,這台不僅動力強,妥善率也很高,最近幾次飛行都只有他飛得最盡興。
雖然尾巴在瞬間急拉時會稍微甩一下,加上這次的主軸固定環沒鎖好,正負螺距變換時機子很跳 Tone,但他還是精彩的飛完所有電池。
果然還是飛高一點有保障,偶爾失誤也救得回來,讓我也放膽操練了前滾和側滾,看來比想像中亂,還要慢慢調整手感。
有沒有發現這次的影片不一樣?因為三年的老DC終於摔到可以退役了!
IXUS850 前面鏡頭可以轉下來變成手動對焦、裡面變焦鏡片滑動時也會歪一邊而變成深度近視。
老婆終於點頭讓我換一台隨身DC。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sb8xa3EuYMpP0YR82LJtfHaA8syb6V0sj6B_H81sN389aVfWpgx4ttsD71Ci81VaHnmb5-MNSSGIFGTuUbLaT88k-Ved7ROaCKj4EJeel2xPIPfjx9z_LA6ogEL5kAuO_aYgTRAHaDU0/s1600/100721-5.jpg)
雖然一直嚮往 SONY 獨有的"搖動式全景照",也喜歡背照式 CMOS 的低雜訊和高反應速度,如果有 f2.0 大光圈、移動防手震會更好,無奈現實中還沒有我理想的機子出現。
本來 SONY HX5V 的規格會是我考慮的對象,然而 SONY 的發色實在不敢領教,看過幾台實拍成品後,只能說 SONY 太會行銷了,60 分的功力會被廣告說成 100 分,自此他的廣告都要先打個六折才不會有太大落差。
看來還是乖乖找 CANON,才不會事後看照片時被嫌東嫌西。
CANON 添加新功能的速度一向都慢半拍,偶爾有新創意又容易出包,不過還是他的顏色最合我意,能把平淡無奇的景物變得更生動有力。
還好 CANON 今年比較爭氣,今年出的 DC 終於有邊錄影邊光學變焦的功能,那麼我當然選有超廣角和 14 倍光學變焦的 PowerShot SX210is,光 720P 錄影和 28~392 等效焦長就能打敗大部分 DV 了。
使用介面當然是一代比一代更順手,雖然我對規格還有一些不滿意,但最實際用過才知道,其中最讓我吃驚的竟然是他的防手震機能。
CANON 只簡單說這是"動態模式新型防手震",但其效果可能比 SONY 電視廣告很久的移動防手震還強,至少我在網路上看到 HX5V 的影片真的遜色很多。
簡單來說,動態模式新型防手震功能相當於我們直升機的無平衡翼系統,利用雙軸陀螺儀讓 CPU 判斷相機是移動還是振動,讓振動不影響畫面穩定,但移動時又能滑順自然。
CANON 的防手震效果只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因為購機前看過很多他牌DC拍攝的影片,大部分都只是差強人意而已,其中最慘的就是 NIKON P100,雖然有 Full HD 和26倍光學變焦,但是邊拍邊變焦的結果竟然出現一堆"果凍",甚至整個畫面在抖,倒盡胃口。
現在我也能拍 720P 的影片了,以往頭戴拍攝的結果往往因為震動太大而看得暈頭轉向,非得用軟體除手振才能看的影片,現在甚至可以直接觀看,不用再花很多時間轉成邊緣怪怪的影片,真是太神奇了。
只是 MOV 格式的影片也讓我花了許多時間轉檔測試,終於找出壓縮率大、品質又好、 Youtube 也支援的格式,上面影片可以切到全螢幕以 720P 觀看,所有細節都可以清楚呈現,而 1280X720 H264 影片大小只比以前 640X480 壓成 DIVX 大一倍而已,但清晰度卻高了很多倍。
不過第一次用新相機,即時對焦容易因場景轉換而跑掉,下次我用手動對焦來拍就妥當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qvmtG0mr_EmpsSKn7XBm8wSWdqeBEc1-6nUFduyIPaqNEVZPHUNLzm_x2hAcgqtV_zll8A5G-pjXDtYM6V0GkaDzuVkD6zpWUxiqfkPgeH7tXbj3ta4kjh_9uTworVjv3fKpMA3k6Pso/s1600/100721-6.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