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5

台中BRT半日遊

選舉結束,相關的選舉語言應該消失了吧,別再說...

BRT只做半套?

→ 台中BRT有優先控制、有專用道、有站外收費,請問全套還有甚麼?你打算怎麼做?

BRT都優先控制了卻還要等紅燈?

→ 不等紅燈在技術上絕對做得到,但是側向車流會被徹底犧牲!如果嘴砲大神可以在不增加費用的條件下讓他全程無須停等紅燈,而且不影像側向交通,相信交通局長非你莫屬,不,全台灣所有縣市都會高薪請你當顧問,而且世界交通獎一定頒給你。

BRT沒有全面測試完成就倉促上路?

→如果專用道鋪好卻沒辦法驗收通過,在那裏放空半年任憑快慢車道塞車,那麼還沒選舉交通局長就會被轟下台了!

(現在反而覺得敢在還沒驗收就讓他上路的官員,才是真正有Guts,真正勇於面對並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卸責功夫了得的狡猾政客)

BRT花費驚人的20億只做出雙截公車?

→如過這還不叫省錢,那麼花一千億做捷運或是像高雄花200億做輕軌會更省嗎?

BRT的白海豚車站竟然是天價的800萬元,一定被A很多齁?

→你應該去高雄小港公車轉運站看看,依照你的邏輯那裏肯定被A更多,連站外收費都沒有就花了1700萬!

BRT佔去原本一車道,現在每天都會塞車12~15小時?

→看來某人的標準可能是時速低於60公里或是一個綠燈無法通過超過3個路口叫做塞車,因為我不管早上、中午、晚上經過台灣大道都不曾這樣塞過,看來我的標準太寬鬆了!事實上,我的親身感受是台灣大道的旅行時間越來越短了。

BRT刷卡感應太慢、常常誤扣款?

→這和BRT政策有何關係?驗收完成前你應該揪團到承包公司門口舉白布條抗議才對!

BRT專用道應該改做公車專用道,根本不用做BRT?

→說這話的人應該沒去台北坐過公車吧,不同路線的車子要排隊依序入場,前面的車沒走後面就塞車,一堆人在車站目光交錯引頸尋找自己的班車,相信這樣的車站肯定比現在更擁擠,於是乎新市長還沒上任就想拆!

現在討論BRT適不適合已無意義,都已經做好上路半年了,10月份BRT運量達到135萬人次,比9月增加了24萬人次,使用率一直快速的增長,可見民眾接受度極高,而且越來越會利用BRT做市區旅行,看來BRT是非常成功的,假如這135萬人做普通公車或是自己開車,那麼台灣大道絕對比現在更壅擠無數倍,絕不可能看到疏鬆的車道。

既然BRT這麼成功,12/7趁老婆出國不在身邊,獨自一人做了一趟BRT之旅,看似上了軌道的BRT營運,卻是俯拾皆是各種瑕疵,哀,承包商是不是又想跟以前的幾個標案一樣,擺爛混過去了事?記得9月的時候曾經說過,最快年底才會驗收,現在看來似乎還差得遠呢!

一早騎著iBike來到茄苳腳站,終於看到資訊看板顯示預計到站時間了,不過那個收費閘門怎麼有的開著有的合起來,半年了還無硬不起來啊!而且不只這一站這樣,沿途經過秋紅谷或是東海別墅站都一樣,沒有一處是完整的。當然,月台門更不用提了,只有少數地方看得到,大部分的月台門都龜縮藏起來!

當然那個被罵到臭頭的感應器還是慢半拍,不要刷太快、不要靠太近、不要....,總之慢慢刷多刷幾次是刷得過啦。倒是有的感應器甚至連螢幕都不亮,有人刷了好久才發現沒通電!

第一班車來了,人滿為患,不趕時間的我馬上改搭下班車,果然下班車很快就來了,車上人數只有前班的一半不到,這是我觀察許久得到的經驗!

因為人少終於可以站在駕駛後方觀察BRT的精髓--優先控制,儀錶板最右邊就是優先控制顯示面板,上面有前方路口的名稱、燈號及剩餘秒數,還有建議行駛車速等。

才剛站好拿起相機錄影,馬上就看到優先控制的強大火力--紅燈提早30秒結束!

看看車上紅燈剩餘秒數從38直接跳到8秒,外面的行車倒數器也是倒數到28秒就變綠燈了,真的讓BRT優先了!

可是優先這麼多,那健行路-美村路的車子怎麼辦?假日這兩邊塞車的車陣都會排列綿延超過一個路口,如果綠燈少掉30秒,那後果...? 記得先前聽說優先控制只會短暫的縮短紅燈或是延長綠燈10~15秒而已,竟然看到30秒的,更何況這台車馬上在忠明國小站就追上前車了,照理說應該取消優先控制來拉開班距的,結果是優先通行讓這台車瞬間追上前車。

哀,對於目前的優先控制心中先打上一個問號?

接下來繼續錄影,看看優先控制的黑盒子在搞甚麼鬼。

果然不出所料,之前說過公車動態系統有100分和60分兩種等級,這裡看到的當然是比較X的那種,都離開市政府站好一陣子了,還顯示前方路口為文心路,還建議10公里車速進站咧!還好司機有人工智慧,沒被騙到,相信各位BRT駕駛都不會太認真看待這數據吧,當時我天真的這麼認為!

看到這裡不禁搖頭,車子定位不準要怎麼優先控制呢?等到下個路口連上線後只剩5秒鐘就通過路口了,怎麼做出提早10~15秒的綠燈延長呢?難怪我常常看到BRT在進站前的一個路口被紅燈攔下,還真的常常看到呢!

沒想到才上車沒多久就發現這麼多問題,我還是按計畫在秋紅谷下車照相,慢慢欣賞BRT的奇妙經驗!

這站進出的人最多,聽到許多第一次嘗鮮的話題,基本上都是笑呵呵的遊客,可是我卻笑不出來!

因為想等人少再上車,因此在站內等了許久,剛開始依照資訊顯示看板指示放鬆心情等車,隨手拿出手機查查APP公車動態,怪怪,不管等公車、搭公車還是iTravel都顯示大約在11:00才有BRT進站,然而站上資訊卻顯示約49分就有BRT到站。

果然在資訊看板上顯示的到站時刻比APP準,51分的時候就有一班車到站了。


這班車人太多沒擠上,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這時APP還是顯示約11:01才有車子到站,而站上資訊剛開始還正常,後來就一直走鐘亂跳,搞得我不敢再相信他的資訊!



哀哀,測試也測半年了,越來越無言!

來到風景優美的東海別墅,這站是最早完工開放測試的,記得那是一年前的事了,過了一年,這裡的閘門和月台門也還是掉漆,大家好像早就習以為常了!

風景優美之餘,看看中港路被BRT占去一個車道後,塞車有多嚴重啊!

這次坐到台中客運的車,駕駛看來很老成,應該很有經驗吧!

沒想到短短路程裡就發生兩次車門夾人事件!

第一次是秋紅谷站,入站也好一陣子了,司機關門準備在黃燈前衝過路口,這時聽到後方乘客大喊,原來有行動不便的人還沒出去,車門就關上了!

第二次是在頂何厝站,入站停車約1~10秒司機就匆匆關門加油門起步,聽見大叫才緊急剎車,又夾人了!

兩次都是司機趕著衝綠燈而沒注意到還有人要上下車,不僅危險反而更慢!

一直不解這司機為何這麼匆忙,無意中又看到異象了!

原來車上顯示前方路口剩餘秒數是不準的,顯示燈號和實際燈號也不盡相同,難道就是這樣才讓司機患得患失嗎?

哀哀哀,短短半天旅程就讓我發現這麼多問題,其實老早就發覺優先控制不對勁,甚至前後路口燈號相反的離譜情形也遇過,這個BRT的靈魂似乎常常撞牆或是出竅,號稱智慧運輸卻無法動態點滅BRT專用時相,讓一大群車輛擠在路口空等15秒!

看來若不是包商無心改善,就是本身能力不足以承包這等工程,這是要如何驗收啊?


萬一包商不堪虧損打起行政訴訟(這些上市公司常常打這種官司),那這戲還得等很久才看得到結局呢!(慶幸當時有試營運的政策)

還好選舉結束了,不然不知會有多少人因為包商無能就否定BRT的政策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