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ravtruRAFKv-DCISloF3HxwPpyXeO-FCR3xfW02vPZIcI7BuTf89MP0TPRvSq-ApmAU8i7PchZxDtlJPnaQWtBnPseHWewK5vDyWs7FaMBGH3kOzyoWYIHQSSFkCsdT0mLWqAKnfsKA8t/s1600/070918-1.jpg)
到現在還是用華科爾原廠電裝,這個發射機和接收機有點個性,可以設定的項目也不多,但是了解之後還蠻方便的。
個性一:尾馬達PWM怪怪啟動法。
怎麼說呢,理論上開機時油門開大,馬達就應該有輸出吧。然而並不是這樣,不知是甚麼保護邏輯,即使油門開最大,主馬達和尾馬達還是沒輸出。
剛開始玩的時候好像也沒這樣,直到有一次怎麼都轉不動時,以為MOSFET壞了,還特地網拍了10顆7413來換(接收板上有3顆),結果還是一樣。
就在絕望時不小心碰到油門微調開關,結果就轉起來了,頓時頭暈目眩,竟然被這傢伙耍了.....
不過用久了還蠻方便的,像現在用無刷不受MOSFET管,所以開機調雙槳和平衡時,只要不動到微調開關,尾馬達就不會轉,尾槳比較不會掃到手指或是桌面。
個性二:尾馬達轉速受到開機時油門位置的影響。
這也是不久前才發現的,雖然開機時油門通常都放在最低位置,可是有時候不小心開大了,啟動後尾旋翼轉速就會超快。
實在不懂這有甚麼用處,總之發現轉速太快的時候,就是拔電池重新啟動就好了。
剛剛把調整項目試了一遍,在這記錄起來,免得以後忘了:(原廠說明書寫得不是很好,有些定義不容易了解)
================================
DIP10:螺距鎖定/調節 -> V1=3, V2=0
================================
V2調整螺距斜率(相當於改變最大移動量),V1調整OFFSET。
V2=0,最大螺距角夠大,升降夠力但不至於太大太靈敏。
V1=3,將油門曲線下移一些,讓油門在50%的時候剛好有一點點微弱升力。雖然V1=0時螺距正負比較對稱,但我用大出力電池時,在離地瞬間會有突然跳起來(應該是那個點的線性不好),而V2=3把線性向下拉,遇到那個跳點的時候浮力還不夠,這樣就避開了。(這也是很奇怪的調法啦)
=======================================
DIP11:油門曲線&舵機指數曲線 -> V1=6, V2=3
=======================================
V1調整油門曲線,V2調整伺服器輸出曲線
V1=6,這樣在停懸和起降時油門比較不那麼靈敏,飛行高度比較穩定。另外還有額外奇怪功用,當V1=0時,急速下降尾巴會偏右,V1=9時,快速爬升時尾巴會偏左。雖然這和混控比有關,但混控調不出來,可能和油門曲線也是有關係吧!總之V1=6比較均衡,急速升降時尾巴偏移量較小。
V2=3,這樣在停懸時可以更精確修正,比較不會亂跳。不過奇怪的是螺距曲線不受影響,而是由V1決定(雖然都是相同的舵機在控制)。
=======================================
DIP12:混控&陀螺儀感度 -> V1=-3, V2=-6~-9
=======================================
V1調整尾舵混控比,V2調整陀螺儀感度
V1=-3這樣尾馬達輸出比較大,在電池有電的時候方向舵微調偏左,沒電時微調偏右,大致左右對稱。雖然加大尾馬達,但仍須加大輸出才能抵消無刷馬達的大扭距。
V2=-6,V2=0在室內是沒問題,但有風的時候擺動非常大。V2=-6只是剛好不會擺尾,風大的時候-9比較穩定。
剛剛拿 ST 1000mAh/15C 那顆電池測試,終於比較聽我的控制了,不會再忽然跳起來嚇死人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TA0C6CQBDUtEdYuP4knGM-Ka9RgOtJwyEWttl-P0G1IbvTazncxP1yqPSbIUOfq_0o4FjAs19j1UO9DNOb5plckXLxjJwZV14CXAIwJA2TCiUC5r_1wjvXl4VUH3Trte8hyphenhyphenX5gTt-R0FM/s1600/070918-2.jpg)
剛剛翻閱說明書,實在夠簡陋的,而且有些地方中英文不同,英文寫12歲以下禁止操作,但中文卻寫14歲,看來大陸小孩手腳比較遲鈍,比外國小孩晚2年發育啊!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