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v84GSCK7vBRM8WxVGADhSfisZUQGGTSShndjoleCpjvvwcY-MxqCHIjkwPKAZoFo4uXKY0QT8yWUbISvADSQjGQmZORpzNpkEoEvJLq8j5lAyX5ieJjBE-PwCkDcwmCyZJgjQpPwv8q_W/s1600/090414-1.jpg)
RC 玩到這裡,有點鑽牛角尖、走火入魔,但這次玩的不是 RC,而是無線電!
苦悶的一週,一堆瑣事煩人,頭暈腦脹又精神緊繃,當然有部分原因是要找時間實驗及改裝收發器!
首先改善的是發射機的涵蓋角度,原本是 1/4 波長鞭型天線,鞭型天線訊號最弱的地方就是上下兩端的方向,這樣對飛行物體來說一定有死角。
然而 2.4G 的 1/4 波長只有3公分多,想轉個彎變個角度都很困難,因此首先加長天線試試看,結果半波長效果並不好,加上沒有駐波比表,很難做天線組。
在茫茫網海中衝浪許久,曾經有張圖片映入眼簾,雖然只有簡短文字介紹,但他的電波涵蓋角度幾乎是球形,彌補了鞭型天線的最大缺憾。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YaEnn9bTCLZp_AV4n0xdLDs0tKxWZjhF4lrU09E5bFjPLfy5a1YWd9ICJ4VhUovcWRPqh9qKFt1PCmFo_m9pSZIbJu-bgzRzynljsFxziqJ-0Lsn-jal-mwi6q1k1_yo5Wb9gKW4YwrfF/s1600/090414-2.jpg)
遺憾的是後來再也找不到那篇文章,只能憑印象做個 1/4 波長的十字交叉,天線長度則是實驗得來的。因為這是微小功率發射機,即使天線不合,晶體也不會燒掉,所以開始亂試亂配。
實做比理論簡單太多了,管他諧振頻率、導體收縮率、匹配感抗.....,天線黏上去,一次剪短 1mm,慢慢試就能找出訊號最好的大概長度!
只是在室內實驗有很大變數,反射物太多太亂,只知道現在效果比原本好很多,室外恐怕功率會因為發射角變大而損失一些。
至於天線為何彎成這樣,主要是避開攝影機遮蔽,而且好像隨便折都可以用。
接下來就是我中意許久的接收天線,2.4G Wifi 界非常有名、非常簡單、極高增益、涵蓋角度很大的半指向型天線,雙正方形天線 Bi-Quad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68xzD4Mf8Z0vWRwES0rKgWvHT2TJnWXUiI1KmxgCF2Itt4k5DBL90H59PWDgt_WgR5c5ctgapJI2fugmjN1ONgG-3KSqCm5fT6LP9i1-Thg4tJ5PHzOSjd5HiZnM9Q-NMPcWVtp6iBrfH/s1600/090414-3.jpg)
Bi-Quad 顧名思義就是兩組以 1/4 波長繞成的正方形天線,相當於 8 個 1/4 波長天線,加上反射板後,增益達到 8dB,而且涵蓋角像是兩個胖胖的水滴型,對我來說直是完美的天線,小巧到可以戴在帽子上,簡單追蹤就有很高增益。實測起來比原本平板天線強很多,影像清晰無雜訊,接下來只待戶外實測了。
只是這週的運勢真的不好,首先是攝影機雖然可調,但在現場調到會變暗的時後,其實顏色已經嚴重偏移了,另外還有一個旋鈕用來調清晰度,不小心調到顆粒很粗!
接下來是機件問題,伺服機偶爾會失效、尾馬達偶爾會停止,就這樣拍了這一小段影片,看得出來影像收發比起上週又更好了!
當然,最後也是墜機才收工,這次把尾管打斷了,而這次不穩定的主因,我想應該是尾馬達線造成的,因為我使用漆包線才穿得進尾管,而幾次墜機拉扯之後,漆包線容易破皮,短路時機子就不聽話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CctRfJWwK6RUDtyhrDsF889HWEoxXPKpWNhfHK8EWu0QPQ62Ia5R7uW5U-hEXTTkhap9UTxPmE_wwRevSj-jpWD3xs4ot9TxrIMaa2oMQ0Ljlhw0bf2HuO00RCDOG7CW0N3D43tpKiCpH/s1600/090414-4.jpg)
看來這禮拜有事可做了,所有零件都要大部分解檢查之外,也想重做一支合身的腳架。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