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qVYlEnmbUI-97ZCgjB2F4NmZrdQl2goBKRMOyp9nZHVDfOsql1Iq6eSEy440V0Cc_3m1TizSfVKxZxpBp622nrTtozqc4Uqh38jE9ebrcEzb_Enz7wxfr16X4And9VrNBFYwoFm7qgGQ/s1600/100126-1.jpg)
我這台 4G6 雖然已經配上 8 克外轉無刷,但動力被尾旋翼分散後已不夠勇猛,加上 4G6 重量超過 90 克,飛起來實在不如 4G3 那麼靈活,更別提 4G3-2S 那台了。
既然如此,把兩顆 8 克外轉無刷對調,4G6 用強力 2S 馬達帶動前後槳,而 4G3 用 1S 馬達帶動主槳,這樣不就剛好符合兩台的需要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WFv_W3-tiH9_4f9XbNzp2aKRDnob2XnKuURmSsEEMsFGmc45idCY3kpuBGfAc2pp-QxasJfY4qifAvFnPYlxk-j-g0UdDxgvMwGhXVMMhzmkQn0ZfdHFc1n9myz68wgchvZuzbsKw_J8/s1600/100126-2.jpg)
4G6 要改裝 2S 動力其實很簡單,只要用 2S 馬達和支援 2S 輸入的電變就行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WFv_W3-tiH9_4f9XbNzp2aKRDnob2XnKuURmSsEEMsFGmc45idCY3kpuBGfAc2pp-QxasJfY4qifAvFnPYlxk-j-g0UdDxgvMwGhXVMMhzmkQn0ZfdHFc1n9myz68wgchvZuzbsKw_J8/s1600/100126-2.jpg)
4G6 要改裝 2S 動力其實很簡單,只要用 2S 馬達和支援 2S 輸入的電變就行了。
所以我沿用原來那顆 7A 電變,利用電變的 BEC 供應接收機 5V 電源,這樣就行了。
雖然有人擔心伺服機壽命會不會變短,但經驗告訴我,這些伺服機本來就跑 5V,是為了 1S 才降低標準的,所以直上5V應該沒問題!
不過如同在 1S 時會遇到電壓問題,2S 的 5V 電壓雖然是由 7.4V 降下來的,理論上不會有低電壓產生的當機或陀螺飄移問題,但仍要小心供電問題。
原因是這個 5V 是由電變產生,再經由1.25mm JST 插頭轉接到接收機上,要是這個插頭接觸不好,或是瞬間附載電流太大,那麼仍然有尾巴不穩甚至接收當機的可能。
為此我仍然保留那顆大大的電容,但是插在接收機上的空槽,這樣接收機這邊的 5V 會比較穩定,也更能應付4顆伺服機的瞬間耗電!
上面照片裡面可以看到我連這顆外轉無刷馬達都做了平衡,平衡以後才消除高轉速時的振動,只是我用3M膠帶平衡沒問題,但飛久了馬達變熱,離心力又大,結果膠帶剝離掃到伺服機,聲音超大,就像防空演習那樣,影片後段就是那聲音,如果拿來當音效還不錯!
原廠標示這顆 2S 馬達是 8000KV,所以
轉速 = 8000KV x 8V x 14T / 160T x 85% 效率 x 95% 油門 = 4522 rpm
為此我特地買了廣營的 MT-1 綜合測試器來測轉速(只因便宜又大碗)。
實測的轉速和公式算的非常接近,電池有電的時候(每個Cell 約4V),螺距 0 度油門 95% 測得轉速 4470 rpm,螺距 15 度油門100% 測得轉速 3790 rpm。
如果把馬達效率用84%來換算,結果和實測只差 1 rpm。
2S 的魔力讓 4G6 脫胎換骨,比起原先用 8 克 1S 外轉的時候,0 螺距只得到 3800 的轉速,而不到12度螺距竟然只剩3200轉,真是天壤之別!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fAqbtCXO07etCDUFaTvYVaJ9cUveGx6JIvIGldIECZX3mGKRcTnCl4T1SfdJ6Q7va4Vei5Myu6KS6MWXxvOVGAC1Mr9w_5Sh2I6c4l9lET6uLJKh-j8FAWC9TQ2gaNbXw7VbYO58I2tM/s1600/100126-3.jpg)
為了應付高轉速帶來的恐怖振動(晃起來真的很恐怖,甚至要把主軸折彎的感覺),除了主馬達平衡外,所有會轉的地方都要仔細配平。
最後的關鍵是橫軸避震墊圈,墊圈間隙大的話,振動到某個程度後甚至會產生駐波,瞬間加大震度。
當然在我精心調校後,即使槳曾經敲破一塊,4G6 運轉起來只有清脆的風切聲,強勁動力的爽快感是 1S 遠不能及的!
雖然自製 400mah/7.4V 電池僅重 26g ,但卻讓 4G6 的起飛重量達到 102g,即使馬力夠,但槳的長度只有這樣,還是比不上大機的噴度。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xKsW5oNhE7yhLYE4u8USfhBxSv9Ahjhd2ZdUyZla8YqtMG6h1B3sWKSCbrSNsujNIO5DjwzYf7EUbF-zQb9f_7EZlx8fL4RM_C1Ms1JCk0qaXNSKt8cOaqAcrLARHdWZFZQOes0JvSe0/s1600/100126-4.jpg)
正好拿我在飛 Micro 3D 飛機搭配的 200mah/20C 電池,裝在 4G6 上讓起飛重量減到 93g,等於減重 9%,這樣來飛才過癮嘛!
雖然這顆電池只有 20C,平均電流只有 4A,但是看他飛行的影片,噴度比裝載出力 8A 的肥胖電池還高許多,這就是 2S 的魅力!
4G6 第一次飛 2S 時,感覺有如此的動力卻沒有快速的運動,應當是過去的習慣,把伺服拉桿裝在最內孔的關係。
後來就把伺服拉桿到中間孔,影片裡面有我在測試副翼的情形,快速把副翼左右打死,於是 4G6 彷彿在跳舞般擺動身體(沒有搖屁股),看來運動性更提升了。
既然有了更好的升力/重量比,應該可以來個鐘擺吧!
擺下去果然可以彈回來,只是技術還有問題,連續擺兩下就擺到地上,還發出輕脆的響聲。
落地後才趕緊關IDLE和油門,本想這下應該大條了,沒想到只是銅齒滑掉,主齒盤磨掉下半層而已,其他完全無傷,主槳連傷痕都沒有,當然主橫軸也完全沒歪,傳動軸和傘齒也沒事,只把銅齒黏回去就又可已飛了,簡直就像被上帝的手接住,真是太神奇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VMvHYSYR9BUthKlQeta5sXaomDWmwPPbQS4sRzkOpaWxa6r6tLpp1RxnykhUigwVnlA_BaOc5T7cNkn-RqFKIuNEfylfIkuDsi72moeeP8n7W-N5s55kWgzFaaDIFJwuYoFhC0TNDKHU/s1600/100126-5.jpg)
周末飛場很熱鬧,畢老大不僅自己飛,還帶著女兒和老外男友一起飛,雖然他才剛開始玩,而且飛 Lama 而已,但已讓兩人快樂飛了一個上午。似乎我在這裡已經引起一些路人的關注,每次都有人來參觀,旁邊小朋友也害羞的帶著自己的雙槳小玩具來玩,有時候飛得比大人還好呢!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E8io1f2OEmZKS8hROkqRlcsawRIDRac0bC5KIkUHheYlQ5pwQWUjOh6tFg5FruDERkXk6eXX2EBIFk9awh9wQvjR0xZdj1S5DNKU2O62ek1Hwk0IBCTIlW61g-Wzj3JYgZLo5pGscT70/s1600/100126-6.jpg)
開心的是又見到我這台52#,終於有機會幫他照張飛行英姿,畢老大說飛起來感覺比EP100還穩呢!
PS.
終於明白為何我自拍的影片總是模模糊糊,因為這台 Canon 小 DC 買來的第一年就因我跌倒而把鏡頭直接敲向石頭,當時鏡頭歪了30度,經過我的暴力扳正法終於修復了,但自此就有對焦不準的問題!
最近拍 Micro 3D 飛機時問題最嚴重,因為經常抬頭拍攝,此時內部鏡頭忽前忽後移動,所以常拍到整片模糊不堪。
仔細分析後發現,我改變不了鏡頭間隙,但變焦到某個焦段時特別清楚,所以後面那段影片就沒用廣角拍攝,但卻清楚多了!
回覆
- 1樓黃大哥~~~
可能是年底啦~~~
工作好像多一些些~~~
這禮拜六肯定無法參戰囉!!
搞得我心癢癢的~~~ - 張無忌 於 January 27, 2010 09:46 PM 回應 | 來源:218.163.129.36 |
| 刪除 | 設為隱藏
- 2樓周日也是帶著我的4G6 2S 去練翻機~~.可說是最沒壓力的翻機機子.
不過最後連續後翻滾兩次飛太遠又逆光.. 就直接IDLE 下栽了.
十字盤分家(押回就修復), 主齒, 傘齒掛點.
(回家後兩個齒輪換掉後又繼續一條活龍.) 其他都沒損傷.
槳片也是連破都沒破.
不過之後就改派450 上場練翻了. ^^ - 於 February 2, 2010 10:44 AM 回應 | 來源:203.75.40.253 | 刪除 | 設為隱藏
- 3樓450 當然比較好翻.
迷你雙翼機都組好,無奈3g SERVO 裝在4G6 陀螺儀接口
一下子就燒了,過熱到外殼都融掉.
你的不會嗎? - 於 February 3, 2010 06:15 PM 回應 | 來源:203.75.40.253 | 刪除 | 設為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