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4

100104 終於等到4G6



在我的計畫中,4G3 配上 1S 輕盈活潑、2S 猛爆有力,光這兩台就能飛很久了,因此對 4G6 只抱著隨緣的態度,沒飛到也不會覺得遺憾!
然而一台 4G6 就在風雨中呼嘯而來,感謝 sson0457 的支持,"輕鬆"入手這台新機!

這台 4G6 剛上 RCTW 拍賣區就引起一陣騷動,連沒有逛拍賣區習慣的我都看到這則消息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到手時 sson0457 曾飛給我看,雖然大致可飛,但聲音大、馬力小、還有點搖晃不定,看來還是要從頭搞起!

先從我拿手的檢查起!

馬達齒換 20T,這顆銅齒如同先前我說的齒溝很淺、齒肉很厚,於是自己用銼刀打磨,這麼小的東西似乎很難磨得很均勻平整!

事後想想,還有更好更快的方法,而且磨起來絕對均勻平整、彎曲弧度美麗的方法,下次再試看看!



調整齒輪間隙時發現,主齒輪除了插銷處斷裂外,有些齒也磨損了!還好我磨過的銅齒間隙夠大,運轉起來沒有卡卡的現象。



間隙調好後還是振動不已,發現主軸彎曲、橫軸也彎曲,花些時間拉直後振動小了些!

觀察主旋翼頭轉動時的側影,老是覺得有些怪怪的,平衡桿連結主槳的拉桿偶爾出現雙影。
原來他沒有鎖進平衡桿上的缺口,難怪我怎麼平衡旋翼重量還是很難消除某些振動!

現在轉起來終於比較平順了,接著拆除馬達來試試看傳動系統運轉順暢度。

理論上此時只有軸承和傘齒的磨擦力而已,轉動旋翼後應該可以慣性滑動很久才對。
然而卻很快就停了,而且還有個斯斯叫的聲音,顯然某個地方有問題!
拆主齒、拆尾槳、拆尾橫軸都沒用,最後發現聲音來自尾管。
抽出尾傳動軸來看,赫然發現碳纖管上有些地方特別亮,顯然這是磨擦留下的痕跡!



看來尾管和傳動軸的間隙很小,很容易磨擦到。於是把 1.5mm 的傳動軸打磨成 1.3mm,然而裝上後還是一樣有聲音!

比對磨痕位置後,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有磨到的地方正是鎖螺絲的地方。

包括伺服機固定座、水平翼固定座和垂直翼固定座,這些地方都靠螺絲迫緊尾管來固定,一旦用力過度,尾管就會變形,進而磨擦到傳動軸!



後來用 1.5mm 鑽頭把尾管這些部位重新鑽磨過,把尾管旋轉90度使用新的接觸面,輕輕鎖上螺絲,磨擦聲終於不見了!

接著鎖上主旋翼,這個旋翼夾的間隙真是大得誇張,用力鎖的話會讓旋翼夾變形,不鎖緊又會讓槳上下擺動!



量了一下,主槳夾溝寬3mm,而主槳只有2.7mm厚,於是挑了個 0.3mm 的廢棄泡殼,剪成圓型當墊片就好了。

到此為止大概花了幾天慢慢搞,包含許多小地方的潤滑、減少磨擦,也把支撐桿長度剪齊黏緊,大致可飛了,只是振動還是有,抓得手麻麻的,但飛起來沒問題,也不會抖尾。

終於摸熟 4G6 的結構,不論各地方都比 4G3 進步改良許多,螺絲都長大了也加上墊片,機身固定得很緊實,看來可以應付高轉速和高振動的環境。

雖然有人說他很多地方的強度都不足,但在我看來,這些強度卻比大機子更堅固、更有韌性,大機子摔機後會壞的地方換成 4G6 可不一定會壞。

唯一比較弱的是間隙大了些,但只要機子能控制得住,有間隙也不會怎樣!



終於等到新的一年,把握僅有的少少時間,試飛這台新戰機!

飛起最明顯的差別就是鎖尾,以前馬達直驅的那種遲緩的鎖尾已經不見了,迅速確實的鎖尾真好操控。

RX-2609 這顆接收裡面附的陀螺儀不再是陽春型的陀螺,現在還能記憶偏移量,除非把尾巴轉回原位,不然陀螺會保持修正姿態!

這個特點讓我在剛開始試機時感到很困惑,因為抓在手上轉動機身時,尾舵機會一直修正,然而修正過頭又會反彈,造成尾巴一直抖動(抓在手上才會)。

了解運作原理後,放手讓它飛起來,尾巴就不會抖了。


飛起來除了旋翼頭滑滑的和馬達動力不是很夠之外,其他似乎沒有甚麼問題!

雖然許多人都在尾旋翼上動手腳,但我還沒整理到那,目前已經可以飛了,等哪天更挑剔時再動手吧!

至於華科爾的品管,光看這照片就快笑出來,還好我還有 4G3 可以留著用,其他人不知做何感想!



剛拆全新的金屬旋翼頭組,才裝上去就發現問題,先是十字盤自己掉出來,原來膠只上薄薄一小點,偏偏上面有油黏不住,碰一下就掉下來!



另外有一邊的平衡翼拉桿頭還沒鎖螺絲就崩牙了,螺絲可以直接插到底!這品管真的只能自求多福了,當然對我來說沒甚麼大礙!



2010 年元旦,雖然只有清晨短暫時間飛行,但畢老師帶著我的超級 52# 回娘家來看我!
他還加強了伺服機固定,也裝了新的電池架,看來可以飛很久!



聽說除了掃掉3支大齒盤之外,其他都很好,但是怎麼會掃齒呢?
一時之間只發現機身前半段軟軟的,螺絲沒鎖緊,但我飛的時候都好好的,從不曾有掃齒問題啊!

回家幾天後的某個睡不著的凌晨,突然恍然大悟,原來當時我的解決方法是靠機頭罩來拉緊機身,這樣才能把馬達迫緊,齒輪間隙才不會跑掉!

而畢老師一向都有不裝機頭罩飛行的習慣,難怪會掃齒!

真抱歉啊畢老師,自己都忘了這關鍵的一招,記得兩支固定棒四個孔都要塞緊,因為他做為機身補強用途,所以很緊不好拆裝。



既然都在這種小公園綠地飛,索性先斬後奏,組了一台夢想很久的微型 3D 小飛機。
翼展 42mm,含 200mah 電池重 72.5 克,這種尺寸夠小了吧,應該蠻適合這個小飛場!



心想直升機都飛得這樣穩,那飛機一定沒問題!

然而事情似乎沒這麼簡單,畢竟3D機是飛機裡面的暴力份子,如同3D直升機一樣,需要非常好的技術和調教。

而這台被我配了一顆強力馬達,達到 2:1 的驚人推力重量比,加上誇張的舵角,要飛他似乎不是那麼簡單!


二十幾年沒飛飛機了,滾轉速度太快,一時升降舵打反就栽了!

看來要好好復習飛機的操控思維,操舵不能像飛直升機那樣用力的修正,舵機反應也不像直升機那樣慢半拍,更不能在緊急時全油門拉高度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