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8

080328 52# 小孩玩大車?



上次摔機時發現主槳歪了,看來這塑膠槳韌性夠,但會不會太軟了,受力大的時候會不會變形啊?
於是翻出所有可用的槳,原廠槳158mm、EP100木槳160mm、改裝夜光槳170mm、目前使用180mm!



彎曲的就是180槳,用手扳正後還是能用,但因為使用過久,感覺軟軟的,搞不好螺距加大後會突然瞬間增加就是因為槳太軟的關係!
於是換上EP100木槳,耶,真的不見了,螺距終於又可以平順的加大了!難怪飛3D要用碳纖槳!

換小槳後調整螺距角度時開始有點困惑了,到底螺距多大才適合呢?

後來發現小飛機根本不用螺距尺,只要抓住機身,調整DIP10V2旋扭,最大螺距時馬達如果撐得住、轉速能維持大出力、電變不斷電就是極限了!

呵呵,就這麼簡單!因為52能用的馬達出力本來就不大,只要出力能和螺距成正比就好了。調過頭的時候轉速會下降很多,聽得到很大的風阻聲,而風量卻很小!

用這方法把EP100木槳的工作範圍調好了,結果用螺距尺一量,竟然是+-12度!

那先前用大槳飛也是12度的話,螺距打到底不就沒力了,難怪我摔機前倒飛時最大負螺距沒有拉高度,反而是機身亂轉!

看來我真是反應遲鈍,到現在才知道,而且看似乎不只這一點!

調螺距時順便調調油門曲線,嗄,油門曲線不只調主槳而已,連尾馬達也有調到!

先前一直把油門曲線看成螺距的輸出曲線,這樣可以讓停懸區域的螺距輸出細緻度提高!
原廠碳刷馬達或許有這種效果,但無刷電變我設成定速模式,這個效果就不見了!
倒是尾馬達也和油門曲線連動(這樣很合理),所以現在油門曲線等於是在調整尾馬達輸出曲線了!

難怪以前有時候尾巴鎖不住,微調到極限也調不出來,有時候卻又過頭。
而且DIP11V1要調到IDLE時尾馬達也能隨時平衡的程度,包括油門50%的時候,這樣的出力才夠讓陀螺儀鎖尾巴!

這樣的調整技術怎麼飛3D呢?.....

前幾天無意中在雜亂的工作室中找到一顆1mm的螺絲,用放大鏡看了之後嚇一跳!



沒錯,這顆就是橫軸螺絲,當時我想破頭也找不到缺失破綻,為何會射槳!
現在終於真相大白了,原來螺紋早磨平了,這顆一定是飛龍二號的螺絲,當時花了很大力氣才拆下來的螺絲。
也許是拆卸時太用力才損壞,也許原本損壞了才有人用瞬間膠黏起來,總之,這個東西不能省,有缺陷就要馬上換掉,不然什麼時候射槳都不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