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X4bdHmu3rV64nPx1xGkirD3cY41YcYcA6yIVEf1plwFriJXXdRtwpZdnbWnUy5IyDfdBljpirgL2VP8ECwHuGeZMQS4zA1r5ALjiym11JK9fWII9ya8HSPaSlnlhTOlKRuzccinbjy7KE/s1600/080408-1.jpg)
趁著對設定參數還有點印象,把調整設定過程記錄下來,免得久了又忘了!(人老了記性很差)
前置作業:
A. 螺絲鎖緊:主旋翼鎖緊、橫軸鎖剛好緊,機身綁好,機殼罩裝上(52的機殼罩是機身結構強度的重要元件)。
B. 旋翼平衡:平衡沒調好時設定也沒意義,而且還很危險。雙槳一定要消除,轉起來必須很順,最理想的是懸翼從靜止到最高速,機身都沒有明顯的抖動。
C. 設定歸零:V1、V2旋鈕置中,依序開關DIP10、11、12把所有參數置中。
開始調機(用手抓緊機身調整):
1. PITCH置中:油門50%,切IDLE,調整拉桿讓懸翼上下沒有明顯風量。52的負螺距行程較陡,所以此時有點下吹風,接著調正負極限時會比較對稱。
2. PITCH極限:調DIP10V2,讓油門+100%和-100%的時候主旋翼可以持續高速運轉不斷電,若正負極限的轉速不同,則須調整PITCH中心點,總之出風量儘可能和油門成正比,而且最大油門應該有最大風量。我裝180槳調-9格。
3. PITCH曲線:調DIP10V1,其實只是調整Normal模式下的螺距起點,刻度0的時候接近50%油門才開始動作(和IDLE曲線一樣),起點調越低可以拉寬搖桿可控制範圍,讓一般模式的高度控制更細膩更準確,當然IDLE的時候沒得調。我大概+8格,這樣50%油門的時候大概有+5度PITCH。
4. 尾馬達曲線:調DIP11V1,無刷使用定速模式時,油門曲線就等於是尾馬達曲線。調整V1讓停懸時尾巴不會偏一邊(微調置中時),我的直驅馬達+長尾管在停懸時還是需要很大的出力(可能是定速模式的關係),我調+13~14格。
5. 尾馬達混控:調DIP12V1,調好曲線後應該可以放手停懸不用修正尾巴,此時全油門上升,調到尾巴不會左右擺動(如果要測下降還要先切IDLE才準),我大概調-4格(已經忘了)。
6. 陀螺儀感度:調DIP12V2,調混控前一定要先把感度歸零才比較客觀,0刻度夠靈敏也有一點鎖定效果,適合3D,+到底為鎖頭,很難轉彎會緩慢偏移不好控制,我調+8格飛航線就不錯了。
7. 伺服機曲線:調DIP11V2,刻度0純線性,對停懸微調很不利,我調+4格比較穩,雖然看不出來,但似乎對PITCH也有影響,停懸高度比較好控制一些。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EWS9tvXe9b6WJmEwBfAK_gq5faO5aKQ3kiofTzNlMo9a929BCcbQCvy9aU1p4vnABT8nvecM8ApD2fVuWspyTqrdrVWKaQublVBoOM6n7XAPGabRBwSpBYiAweSD9pXeW5Bre0HAgKTi9/s1600/080408-2.jpg)
52的調整項目不多,應該很快可以調出一個穩定的設定,而且陀螺儀鎖定效果還不賴,便宜的東西也能玩得有模有樣,算是物有所值了。
52陪我飛了一整年,飛行時間超過4000分鐘,從入門到現在普通的技術,全部自己摸索亂搞,有苦有淚有心酸,還好果實是甜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