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

110726 邊玩、邊摔、邊修、邊學



雖然王牌機調校完美,但仍敵不過手殘,愛練新動作的結果就是常常摔機,V120D02 被我摔到天昏地暗,一個周末可以摔個五六次,還好沒甚麼花費,大部分都可以修回來,而修理才是學習成長的好機會,修好後再繼續這個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

拜經常摔機之賜,最近修機修到得心應手,喬主軸、橫軸甚至尾軸都輕鬆愉快,剛好高雄有廠商提供橫軸墊圈讓我試用,順手就換上看看。

這個墊圈外徑終於和旋翼頭密合,內徑也夠小,厚度和原廠一樣是1.6mm,看起來比原廠墊圈好多了,完全達到以前我自製墊圈做不到的理想!



既然品像不錯,那就直接裝上橫軸,雖然仍有少許間隙,但先不加墊片試看看!
來不及試飛就帶到竹北,沒想到剛起飛就像酒醉一樣,完全不見過去的穩定感,飛友馬上看出差異,這才驚覺橫軸墊圈的影響有多大!
荒郊野外又沒帶我的百寶箱,只好先拿電氣膠帶填補間隙,一層不夠墊到兩層才恢復以往90%的穩定性!



原來橫軸墊圈對飛行特性影響這麼大啊,尤其華科爾出廠的墊圈間隙特別大,那些沒調的人怎麼飛呢?
打從52#年代開始就發現這個問題,當時完全憑直覺把他逼緊,也沒想過軟硬墊圈的差異有多少。
自從開始玩3D後則越來越需要硬一點的墊圈,這樣動作才不會含含糊糊的,這是我大概的認知。
但若有間隙的話會怎樣呢?
想當然十字盤控制不會精準,就算有三軸陀螺也無法準確修正,甚至還會修過頭而開始搖頭晃腦吧!

既然如此為何華科爾出廠都有間隙呢?
好處是無風停懸比較穩,旋翼平衡不好也沒關係,生產線可以少掉很多麻煩吧!

既然玩華科爾就要有自己動手的認知,但間隙要填到甚麼程度才夠呢?
填補太多會讓橡膠迫緊而變硬,而減震墊圈軟硬度也應該配合機身重量調整才行,這樣很難做個客觀的描述啊!
最後想到一個簡單的衡量方法,還能加入機身重量的評量,方法是:

機身倒置兩手抓住主槳夾不碰觸其他部位:
1. 搖動機身後停止,若機身能恢復水平狀態則墊圈夠緊,若無法恢復水平則表示有間隙或墊圈太軟。
2. 搖動機身時若機身完全沒有擺動則墊圈太硬,擺動幅度大小由墊圈硬度決定,現在能搖動多少則飛行時也可搖動這麼多。

基於以上兩點應該可以看出墊圈硬度適不適合這台機子,3D玩家需要更快的反應動作則機身擺動幅度必須縮小,入門玩家需要鬆軟的墊圈,讓機身反應柔和一些。
這方法對無平衡翼機很好用,但有平衡翼機的平衡翼方向可以自由擺動,因此只有一個軸向能看出效果。



前陣子飛友的 V200 只有停懸穩,一飛航道就破功,常常失控摔機,抓在手上搖過,除了有間隙外,橡膠也很軟,或許這就是許多華牌飛友飛不好的原因吧,大家不妨自己踹踹看!

至於這個透明墊圈嘛,1.6mm厚度似乎還不夠,1.8mm可能才剛好。
我是兩邊都加了0.3mm的墊片,這樣還可利用橫軸螺絲迫緊來調整墊圈軟硬度,只是要這樣調硬度的話,墊圈可能要修圓角比較好,才不會太硬沒有Q度!

其實我修機經驗還不算豐富,台中這邊的胡子飛友更厲害,兩台自改 V120 輪流飛,已經練到倒飛航線了,原因就是不怕摔,摔了當場修,修不好換下一台繼續操,摔久了自然成高手。
這個周末我的V120摔了幾次後發現伺服機在某個角度會卡住不動,他當下就說齒輪崩齒,可以換邊再用,回家分解果然如此,這還是我第一次這麼修理伺服機呢,幾分鐘就救回一顆!



可惜裝回伺服機時電源線竟然被螺絲鎖到短路,瞬間發光冒煙,還好換兩條伺服線後一切如常!(這禮拜手氣還真背啊!)



除了伺服之外,十字盤摔到軸承脫落,相位器也折斷了,最後一次連十字盤前面都歪了,可見FBL機子摔機受力有多大,特別是我這台具有超高轉速又掛上碳纖槳,摔機力道特別強勁,這是追求性能不能避免的事!



在我更換傳動軸和尾傘齒的過程中,突然才想到為何我的尾傳動系統那麼滑順的原因了,因為我動了一點小小手腳,拍段影片讓大家看看!



影片前段空手轉動尾旋翼可以滑個數十圈,20秒的地方可以看到尾傘齒有個間隙存在,就是這個間隙讓他的磨擦力減到最小,原廠馬達也能搾出所有能量而不是消耗在磨擦上!

後段則展示未裝主槳時的轉速測出達到 20700 轉,此時完全無振動的尾旋翼可以輕鬆拿在手上把玩,完全不必擔心共振的問題,而這個尾變距組已經用了許久,間隙已不小,尾軸甚至是摔歪自己扳正的呢,不需改裝精品也能這麼順喔。

其實我剛換新傘齒的時候也是超不滑順,空轉個三五圈就停住了,磨擦聲音也大,關鍵就在傘齒的位置而已!



照片左邊是原廠未處理的大傘齒,厚度 2.6mm,最右邊是這陣子主旋翼轉速達到 4900rpm 時開始用的傘齒,厚度磨到 2.1mm,有點太薄,旁邊骨架要磨掉一些才不會擦到尾軸承。中間是這次裝上去的新傘齒,磨到厚度2.2mm剛剛好,既能留有間隙也不會太鬆!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消除了齒輪的巨幅能量耗損,讓原廠馬達好像吃了大力丸一樣,變成地球上最強的馬達!囧rz!
相信大家這麼做了之後,每一台都比老外的噴,台灣人加油啊!



現在台中飛場越來越熱鬧,連大腳越野車也開過來了!



奔馳在這片大草原上非常愜意,身旁隨時有蜻蜓伴飛,像是陸空聯合作戰一樣!



聽說這台夢幻逸品全身防水,髒了沒關係,開到清水裡跑一下就乾淨了!



不過還是飛狼出馬比較有看頭!



貝爾206也出動了!



原來4F180長這樣子,固定螺距的四槳機,真的很奇怪的設計。



連豬頭都來了,可是一點都不豬腦喔!



這天華科爾全出動,現場最多同時四台開機飛行都沒問題,完全沒有干擾對頻情形,比對結果,只要某飛友的2801不開機就完全不會有干擾,看來是他的發射機特別頑強吧!
曾經針對干擾問題試驗過,拿汽車鋁箔遮陽罩把他的機子和發射機圍起來,其他人的發射機離開三公尺以上,他便可以成功對頻,對頻完可自由飛行,完全沒有干擾情形發生。
遇過干擾的人可以試試看!

雖然我們玩得這麼開心,但如果可以的話,mCPX才真的是休閒療傷機,隨便玩都不擔心啊!




回覆
  • 1樓
    尾傘齒由 2.6 mm 磨至 2.2mm,很有用的數據,每個星期都
    從大大身上學習很多,之前只是胡亂地磨一下算數,不敢磨太
    多,現在可太膽些製造虛位!另外自從尾傳動減少磨擦做多些
    虛位後,尾槳輕微打地甚至發出『枝枝』聲也不需要換小傘
    齒,十分神奇,和以前完全不同,原裝設計實太緊迫了!
  • 於 July 27, 2011 08:13 PM 回應 | 來源:14.199.47.89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原來還有這妙用啊,難怪最近尾巴很少壞!
  • 版主 於 July 28, 2011 05:05 P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2樓
    前輩,
    這真的是相當有用的大補帖呀 ~~~
    台中飛場果真相當熱鬧,搞不好已經有好幾中隊的機子啦!!^^
  • kakkoii12 於 July 27, 2011 09:31 PM 回應 | 來源:202.212.186.239 | 刪除 | 設為隱藏
  • 數量快有中隊等級,不過大部分是蔡大哥的機群,其他人的V120只能算小隊。
  • 版主 於 July 28, 2011 08:35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3樓
    是啊!自從上次得大大提醒清除所有尾傳動上的磨擦阻礙後,
    已很少需要換小傘齒了,以前一有碰撞小傘齒就會掃齒,現在
    架 V120D02 裝練習架在低空練習倒飛打圈,一打錯舵架機會
    連練習架在地上翻滾,尾槳撞地後卡死發出『枝枝』聲,但檢
    回後只需裝回十字盤又可繼續練飛,鎖尾未受影響,估不到未
    練成空翻前先要練練地上翻滾!
  • larry1234 於 July 29, 2011 12:33 AM 回應 | 來源:14.199.47.89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回覆
  • 4樓
    (悄悄話)
    嗨 黃大哥,ESKY出了一台很神奇的東西:
    HONEY BEE CT 三槳旋翼
    我查過他混控編號,哪好像是跟CP是一樣的,沒有三軸陀螺
    儀,他盡然可以飛3槳CCPM,請問黃大哥,這有可能嗎?
  • a1987777 於 August 1, 2011 08:17 PM 回應 | 來源:111.252.33.171 | 刪除 | 設為顯示 | 檢舉
  • (悄悄話)
    當然可能啊,EP100多年前早就有三槳機了,但風評大都說不好飛!
  • 版主 於 August 2, 2011 08:23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5樓
    (悄悄話)
    原來是這樣,沒3軸陀螺儀會很難飛而已,因為我看他影片,
    還挺穩的感覺,所以才出此懷疑,請問黃大哥,之前3槳
    EP100都沒3軸??有人跟我說有,難道是後來版本的
  • a1987777 於 August 2, 2011 10:53 AM 回應 | 來源:111.252.35.17 | 刪除 | 設為顯示 | 檢舉
  • (悄悄話)
    早期三軸還不普遍,泰世還沒出三軸前早已出三槳EP100了,有也是後來自己裝的!
  • 版主 於 August 2, 2011 02:03 P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6樓
    前輩,
    謝謝您youtube的回覆!
    追問一個問題,您的D02傳動軸前後端跟小傘齒接合的地方會上螺絲
    膠幫忙固定嗎? 感謝您!!
  • kakkoii12 於 August 2, 2011 04:21 PM 回應 | 來源:59.120.191.222 | 刪除 | 設為隱藏
  • 會,但膠很容易黏到軸承上,必須很小心上一點點膠,只要齒輪不滑動就好。
  • 版主 於 August 2, 2011 05:00 P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7樓
    我的V120D02也已經半年了~
    我發現這隻小機子可能是所有零件都太細緻了~
    零件耗損率滿高的~
    有許多零件都我都自己DIY
    http://f23.yahoofs.com/myper/uh7hH8PFQU
    MD0YKo8PU-
    /blog/F23_20110802040137155.jpg?
    TTI9TOOBkgxKUGIQ

    尾翼也都是DIY的
    http://f23.yahoofs.com/myper/uh7hH8PFQU
    MD0YKo8PU-
    /blog/F23_20110802040138487.jpg?
    TTI9TOOBbuVxOZuP
  • 於 August 3, 2011 08:09 PM 回應 | 來源:125.229.185.209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圖片看不到哦!

    有時候零件小反而耐用,大機摔下去壞的東西更多。只是大機比較不容易摔,而且飛行員心理壓力大都會很小心飛!
  • 版主 於 August 4, 2011 10:08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8樓
    EJ大,您好,
    您文中提到V200飛航道就破功。
    想請教您,我有一台CB180Z,改V200旋翼頭,並自製硬墊
    圈,但是不論我怎麼調3軸的感度(調最大會好一點),光是停
    懸就像喝醉酒,最好的停懸情況是整台機子像鐘擺,前後來回
    盪來盪去,愈盪愈高,若不處理就失控了,請教EJ大可不可
    以給個修理的方向,我再來試看看,感謝您。
  • moli 於 August 4, 2011 09:26 AM 回應 | 來源:210.71.216.251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墊圈加硬有個不良後果,就是對震動更敏感,因此必須更加用心於旋翼平衡上。
    墊圈重點不在加硬,而是要消除間隙才能即時控制。
    另外兩邊墊圈硬度若有不同也會引發振動。
    最好是抓在手上運轉,在各轉速下都沒有明顯振動才好。
    還有尾槳要先平衡到無振動再裝上主槳,才能排除尾震干擾。
    另外把接收機或電池綁緊可以排除一些振動干擾。

    可惜我沒四動機,以上純屬推論。
  • 版主 於 August 4, 2011 10:18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9樓
    瞭解,我會先排除振動的問題,可是我覺得應該還有其他因素
    造成前後方向震盪的現象。
  • moli 於 August 4, 2011 10:18 PM 回應 | 來源:111.249.62.67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前後震盪都是機身引起的,因為包含尾巴的慣量比較大才會前後擺,而且問題出在旋翼平面和機身的銜接上!
  • 版主 於 August 5, 2011 11:34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0樓
    謝謝EJ大的指點。
    問題在旋翼平面和機身的銜接上? 看起來滿深奧的,沒把他
    搞定,有點不甘心。
  • moli 於 August 5, 2011 10:49 PM 回應 | 來源:111.249.62.67 | 刪除 | 設為隱藏
  • 其實就是橫軸墊圈啦!
    原廠的太鬆太多間隙,有人把他弄成硬的,結果抖動嚴重,總之就是要沒有間隙又軟軟QQ的最好。
  • 版主 於 August 8, 2011 09:39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 11樓
    看完您這篇文章~不是很懂為何橫軸墊圈要換
    我自己做了一些實驗~
    (無平衡翼~關閉3G陀螺儀~CCMP行程調小一點)
    把WASP V3的橫軸墊圈換成硬梆梆的東西代替~
    起飛後果然很難控制~嚇出一身冷汗~
    然後再把橫軸墊圈換成比原廠墊圈更軟的東西試試~
    起飛後沒想到竟然有類似"平衡桿"效果~!
    (雖然還是很難控制)
    在精神極專注的情形下勉強可以簡單航道~!!
    ---------------
    沒想到橫軸墊圈影響這麼大~!!
    自己實驗之後更加深刻了解~
    突然想到~
    之前看網路影片~五葉片直昇機沒裝3G陀螺儀也能飛
    裡面有提到"浮動角"和"揮舞角"應該是類似於橫軸墊
    圈的功能吧~!
    恍然大悟阿~宗於搞懂了!
  • 於 November 10, 2011 07:39 PM 回應 | 來源:125.229.184.102 | 刪除 | 設為隱藏
  • 是的,橫軸墊圈真的很重要,其實每一個環節也都攸關飛行性能,只要出現一顆老鼠屎就會破壞一鍋粥!

    多旋翼和雙旋翼有個本質上的不同,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橫軸把左右槳固定在一起,因此兩片旋翼是完全水平的,再利用橫軸墊圈減震。
    多旋翼頭沒有橫軸,必須預留槳夾上下擺動空間,然後利用離心力把槳拉平,利用離心力來當減震力量。
    靠離心力有個奇妙的地方就是飛行時槳不是水平的,因槳除受離心力拉水平之外,同時也要負擔機身重力,因此槳葉會呈現上反角,這樣就能自動穩定機身了!
  • 版主 於 November 11, 2011 09:02 AM 回覆 | 刪除 | 修改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